哥哥和妹妹一起进屋,吃完饭后便开始读书,妹妹总是跟在哥哥后面,学着哥哥写字,一笔一划的练习,跟着哥哥读书,一字一句的跟读,陪着哥哥背诗,有时候妹妹都记住了,哥哥还是没有记到脑子里。妹妹就小哥哥是个大笨猪。
院子里总是欢声笑语的孩童说话声,或者是郎朗的读书声。
牌坊上的字念什么呢?阿瓦希心里想着。可是确实不认识。便走了过去。
来到了旁边的这一家。
“清泉石上流”阿瓦希读了出来。“这个句诗很熟悉,想必改是一个书社吧。”
这句诗哥哥以前背过,那时候阿瓦希问哥哥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哥哥于是带着她来到了村里的小溪边儿上。
“看,那块石头,看到了吗?”哥哥指着小溪里的一块若隐若现的石头。
“嗯。看到了,小溪水流过它。哦!我知道什么意思了,就是流水从石头上流过,水清晰可见,石头也是若隐若现。是不是啊哥哥!原来小溪还可以这样写啊。”妹妹很激动的看着哥哥。
“是啊,这就是诗人。把生活里的场景能够用几个字便描写出来。”哥哥认真的和妹妹说着。
“这下知道了吧,我们生活里有很美的画面,你要发现它们哦。走,回家去!”
在余晖下,哥哥带着妹妹沿着山路回家。
这一路上,哥哥给妹妹讲了“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含义。讲了“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情感。讲了“二月春风似剪刀”的感受。
妹妹听到精彩之处便瞪大眼睛,抬头望着哥哥。哥哥拉着妹妹的手,在这片草木茂盛的树林里。
“春风吹又生,说的是小草们不放弃生的希望,努力的活着,她们的生命力是那么的顽强,等到第二年春天,她们就一个个又冒出头来,快乐的长大。”哥哥笑眯眯的讲着。妹妹高兴的跳了起来“我就是那个小草哦。我也会活蹦乱跳的长大哦。”妹妹笑了起来,嘴巴弯成月牙儿。
“哥哥,李白哥哥是不是总是在外边不能回家呢?”妹妹听到哥哥讲到“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时,皱起了眉头,疑问地看着哥哥。
“李白哥哥只是想家了,看到天上的月亮就写了这两句话,你能明白是什么意思吗?”哥哥觉得妹妹太小可能理解不了诗里的漂泊感。
“李白哥哥快快回家,家里的月亮更好看哦”妹妹抬头看着哥哥。哥哥不禁的笑了。
她们一路上走的很慢,到家以后柴夫夫妇就坐在门口等着他们。
“上哪里去了,这么晚了带着妹妹。”柴夫指责他们。
“我们去看小溪了”妹妹还是兴高采烈的,哥哥底下了头不说话。
“以后别这么晚了”夫人温柔的看着石头。
“进屋快睡觉,明我还要上学呢”柴夫严厉地看着男孩,然后背过身先走了。
夫人带着石头去洗脸,砍柴男孩自己安静地走进屋里,虽然被训斥一顿,但心里还是开心的。有人记挂着,多好啊。还有诗里的生活,也挺美的。
不是吗?
阿瓦希回过神来,离开了这家牌坊上写着“清泉石上流”的铺子。
她继续往前走着,看到了有个店铺门外画着一副画像,画里的女子好美啊。就是白天她看见的那个卖胭脂的女子。她的衣服是那么的贴合柔顺,她的眼神是那么的温和高贵,画集上的她脸色红润,面带微笑,手里还拿着一束花。那种花她也从来没有见过。
阿瓦希呆住了。看着那个画像。不由的用手摸了摸,她小心翼翼的碰了一下她的衣服。嘴角不禁上扬。这是她这段日子以来,眼睛第一次有光。
她多看了几眼画像,心里想着要记住她。最后,她离开了这个胭脂坊,也没有再看别的商铺,加快步伐往南走了。
走着走着,天就亮了。
可是,天亮了。她却反而不知道是不是该继续向前走了。
她决定在这个村子里游荡。掉头来到了村里的一个小巷子里。
看到一个阿妈正在给孩子织布。可是,明显这个阿妈是个生手,不知道该怎么上手。阿瓦希走了过去。
“我来帮你吧,这个我会用。”阿瓦希满脸是土,身上也破破烂烂的。
“小孩子,你从哪里来呀?你会织布?”阿妈略带同情的看着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