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召小队决定依旧冒雨坚持。当然,有些时候,“挺住”是要付出代价的,他们也一样。
“达摩”是广西南部的一个地名,就是从川云公司现在住地起,直径二三十公里之内一片山区的总称。
在这个区域中,包括杨梅岭、打雀山、老鹰岩等一座座山峰和险关,只有经过这些地点,才能将塔材运送至“141”沿线的各个桩号。
上述路途内,尤其又以杨梅岭和老鹰岩较为出名。
前者是个长达两公里的山坡,后者则为一条穿越山头的羊肠小道,分别以坡大和路险著称。
青华她们计算过了,正常情况下,马队翻过杨梅岭需要歇四次,可在下雨天,就要歇六七次才能爬通,也就是说每走两三百米就得让牲口休息两三分钟。
老鹰岩却恰恰相反,因为它既高且陡,传说中只有老鹰才能飞过去,故得名。
这条小道虽然路程不长,只有短短二三百米,但路两边都是风化岩石,时不时有石块掉落,而且还会有大面积坍塌,所以得快速通过,不能耽搁更不可停留。
如此的环境加上恶劣天气,让川云公司在达摩山的塔材运输无比艰难,从材料堆放点至最远的塔基桩号之间,每天差不多就只能跑一趟。
这一来,如果干一天休息两天的话,所得运费基本也被吃光了。
这也是青华不愿放假的原因。
工期紧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放假就意味着无收入,没有收入就得吃老本,如果把老本吃完了天还不晴呢?那不就得喝西北风了。
所以,即使冒雨她也仍然同意自己的伙伴们不休息,更多就是从这个层面考虑。但针无两头尖,有利就有弊,事情也在这个时候出来了。
客观的说,青华马队的这七匹骡子,除了部分新成员外,也可算是“老革命”队伍了。
它们中,既有罗尚发时代在无量山工地即参加过塔材运输的元老级牲口,也有猫街河道整治“春秋战国”时期的功勋骡子,更重要的,它们全都经历了怒江大峡谷中海拨三千多米高山的磨砺,所以也可谓是久经阵战的沙场老兵。
即便有几匹没驮过塔材,但随着在屡色村的一个多月苦练内功,这个短板基本也算补齐了。
正是有这样一支队伍,也才是青华敢在风雨中下决心与天斗和地斗的本钱。
不过,这一次她们还是失算了。
就在马队进入达摩第七天,当别人全部歇下来,只有她们还在上班的时候,意外降临了。
一大早,马队冒雨从驻地出发,在历尽艰辛终于爬上杨梅岭大坡抵达老鹰岩的时候,枝花提议休息一下。
按惯例这里是不能停歇的,阿英和黄毛都催促,枝花却依旧站着不动。她说:“我这几天眼皮老跳,感觉就像有啥事要发生一样,可一时又说不出来。”
阿英新来乍到,干劲正足。
她比枝花和青华都小,只比黄毛大一岁。这时呵呵一笑道:“枝花姐,你咋神神叨叨的,给是晚上书看多了?我看见你昨天半夜都还在手机上读书呢。”
枝花:“我那哪是读书,我是在看小说。现在的那些网文,拿起来就让人放不下。”
黄毛:“肯定是没睡够了,我有时候睡不饱也会眼皮跳。”
“不对呀。”枝花嘀咕着,“不是说左眼跳财,右眼跳灾么,我跳的就是右眼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