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范甄别互相验证后,择取有用的作为正式的军情报给孙翊。
这也是这时候通用的打探敌方军情,势力情况的方法,毕竟这时候没有百度百科,也没有热搜,总不能叫斥候跑到敌方君主面前当面问他吧。
最好的信息来源就是这些乡里豪族……
在得到吕范整理出的李术军的军情后,孙翊感到颇为头疼。
先期孙策让李术镇守庐江时,因为庐江为军事重镇,因此给了他一万大军,这一万大军战斗力虽不如吴县外的中军,但也相差不远。
后来李术决意反叛孙翊,不仅在各县征召民兵,为了保证各县的守卫力量不太薄弱,从这原来的一万大军中分出五千分镇各县。
由这分镇各县的正规军为守城中坚,辅以民兵守城,以达到加强各县防务的目的。而剩下的五千大军则守卫皖县,由他亲自指挥。
其余各县的守城兵卒两千到三千不等,如今庐江郡的守卫总兵力约为3万。
这与之前得到的庐江郡加上民兵总数为2万人这个军情相差太多,这意味着庐江每个县的守卫力量要比之前预估的更强!
李术的应对方略说来无非八个字,坚城据守,拖时待机。
李术的应对方略可以说是很朴实,一旦吕范汇总出李军的军情后,稍微有点作战经验的人都看得出来。
只是应对方略虽然朴实,却正好命中了孙翊的七寸。
李术想拖时间,但是孙翊如今最缺的便是时间。
自孙翊离开吴县以来,几乎每天都会收到一封来自吴县对如今江东境内山越情况的汇报。
虽然孙翊已经分布诸将,镇卫各郡,但山越的兵势越来越强,人马越来越多,各郡也只是堪堪自保而已。
吴县有张昭和周瑜的居中维持,暂时无忧,但那只是权宜之计,坚持不了多久的。
至于攻城,庐江郡的每个县都不太好啃,不说人马损耗,就这样一个一个攻过去,那要到猴年马月。
孙翊将吕范整理出的军情分别交予帐内的吕蒙、潘璋、徐盛等小将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