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统若答应蔡瑁的征辟,以功曹之职出仕,起点高不说,将来庞统再得升迁,那下一步就很有可能是那千里之侯,一郡太守了。
即可展自身才能,稍慰怀才不遇之念,又可佐宰一郡,为同辈翘楚,庞德公不理解庞统为何拒绝。
庞德公虽自身不慕名利,不贪权势,只想醉心山水之间,但这是他个人的选择,对于晚辈的前途他还是十分看重的。
否则也不会让庞统行二千里去寻司马徽养名了。
面对庞德公的问询,庞统嘴角一撇,对庞德公说道,
“叔父知人,应当知道蔡府君是何等人。”
“其为人骄横自喜,好大喜功。此次他辟用仆为功曹,乃是重仆及叔父之名,并非是真正看重我的才华。”
“召我为其功曹,实为蔡德珪沽名钓誉,意图以我之声望来养其礼贤的德名,余应召担任功曹之后,其不会真的信用于我。
既然如此,余又何必遂其心愿而自误呢?成其名而自辱呢?”
说完后,庞统似乎还觉得有些气愤,因此重重的抖了一下鱼竿。
庞统性好人伦,臧否人物是其除谋略外的另一所长,蔡瑁又非什么老谋深算之辈,他的性格为人庞统早就看透了。
正因为看透,庞统才觉得有些气愤,他又言道,“蔡德珪无德无谋无志,此三无之人怎配让吾为其功曹。”
庞德公听后严肃的脸上露出一丝笑意。
别人常言卧龙外朗,凤雏内润。
意为诸葛孔明虽躬耕田家,但家中往来无白丁,赞贬时事,好发议论,在旁人眼前言语间颇为自许,自喻先贤。
而凤雏虽四处游历,求学甚广,但在旁人那里喜怒不形于色,不轻论当世诸事,每所陈述他人,多过其才,以此来自谦。
如今看来庞统心中不如他表现的那般自谦。
是了,庞统既与诸葛亮齐名,同为当世高才,心中又怎么会没有傲气呢?
一旁的司马徽也难得见庞统有如此“自傲”的时刻,他笑道,“士元拒蔡德珪之召,原因恐怕不仅只有这个吧。”
庞德公好奇,难道这事还别有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