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吴、淮之交绝,交绝而吴禽矣。
不然,兵出之利,未可必矣。”
沮授说完计策后,曹操不禁抚掌大笑。
“沮公真天下奇才也。”
沮授的这个计策乃是以守为攻,步步紧逼之策,其中的精要之处,便是要曹操借势而行。
曹操自官渡一战大败袁绍后,他的威势已然是天下第一。
再加上他奉迎天子,占据大义名分,故而沮授的这个鼓势之策可谓是十分适合曹操。
淮南一地本就是肥沃之地,既然孙翊可屯田,那么如今还占据淮南一半土地的曹操,
又为何不可呢?
而若是曹操在淮南屯田,那么一则可以得到众多粮草,二则可以宣示他讨伐孙翊之决心。
孙翊占据淮南一地不久,在淮南一地的威望又岂能与曹操抗衡。
而且淮南盗匪众多,大者几有万众,小者也有数千之众,曹操若以大义鼓动淮南内乱,
如此之下,淮南一地势必内乱不已。
曹操再分派精兵,镇守淮南各紧要兵争之地。
他只要不与孙翊相攻,只需做威慑之状,此消彼长之下,内外逼迫之下,
孙翊数年之内难有作为,这样的话,淮南一地对于孙翊来说,只是鸡肋而已。
而数年之后,威势大涨的曹操再以绝对实力对战孙翊,胜算可谓大大增加。
面对如此奇才的沮授,曹操如今已经愈发不想让他死了。
但沮授死志已定,在说完自己心中的计策之后,他就整理起自己的衣冠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