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乐极生悲。
封禅泰山的仪式,顺利完成后,刘秀君臣,还没有顺利地回到东都洛阳,令人哀伤的事情,就已经发生了。
建武三十二年(公元56年)三月三十日,大司空张纯,在封禅路途,感染风寒,骤然得病,太医医药无效,三五个时辰,便一命呜呼,驾鹤西去了。
大司空张纯,字伯仁,京兆(西京长安)杜陵县人,出生于世代的贵宦之家,家世十分显赫。
张纯的高祖父张安世,汉宣帝(刘病已)时,就曾经担任过大司马、卫将军等高级职务,晋封富平侯。
张纯的父亲,也非常有名,就是汉成帝(刘骜)时代,那个十分有名的,受到汉成帝宠爱的佞幸富平侯张放。
富平侯张放,曾经做过汉成帝(刘骜)的侍中,很受汉成帝的宠幸,是汉成帝身边,最有名的宠臣。
汉成帝突然驾崩以后,富平侯张放,因哀伤思念汉成帝太过,而生病去世。
父亲富平侯张放去世之时,张纯的年纪不大,还十分幼小,就承袭了父亲张放的爵位,成为了富平侯。
哀帝、平帝之时,张纯出仕,在大汉朝廷中,担任侍中之职;新莽时,张纯则担任了朝廷的列卿。
那时,王莽篡位,建立新室,罢黜前朝贵族,许多前朝的诸侯,包括刘氏宗室子弟,都失去了爵位和封土。
但富平侯张纯,却因为敦厚谨慎、恭顺听话,善于洞察形势,见风使舵,又遵守朝廷的法制规章,没有什么野心,所以最终,保全了前代传下的富平侯封号和爵位。
建武初年(公元25年),刘秀在高邑称帝。但此时,天下局势也还未定,刘秀羽翼未丰,势力还不强悍,很多官绅士大夫,都心存犹疑,二心不定,坐观高邑汉朝廷成败,不肯归顺刘秀。
独有富平侯张纯,善于洞察形势,他见风使舵、与时俱进的独特本事,再次派上了用场。
富平侯张纯,是最先一批,逃离西京长安,抵达东汉朝廷的京师洛阳的前朝大臣,率先大力拥护,刘秀建立的洛阳汉朝廷。
其时,刘秀的新兴汉朝廷,正急需富平侯张纯这些前朝大臣,著名士大夫的强有力辅弼和大力支持。
因此,刘秀十分赞赏,富平侯张纯等前朝大臣,著名士大夫的强有力拥戴,认为张纯这人,很有眼光和见识,非常欣赏重用他。
所以,最终,张纯凭借自己的贡献和对刘秀的忠诚,得以恢复自己的爵位和封土。
建武五年(公元30年),朝廷下旨,拜张纯为太中大夫,派张纯担任监军,统率颍川郡突骑,安抚荆州、徐州、扬州等部,负责督促转运粮草,监督诸将营等。
太中大夫张纯,胜任愉快。
不久,太中大夫张纯,又奉旨带兵,到南阳郡一带屯田,并晋升为五官中郎将。
后来,天下逐渐安定,刘秀于是下旨,大封功臣。
有大臣官吏,上奏皇帝,建议刘秀说道:
“陛下:
像五官中郎将张纯这样的前朝列侯,他们不是皇家宗室子弟,不适宜恢复他们的封国。”
刘秀不赞同这样的意见,特别下旨,赞扬五官中郎将张纯等前朝列侯说道:
“诸君:
朕以为不然。前富平侯张纯,提任宿卫皇宫,十多年之久,做事勤勤恳恳,忠心耿耿,对国家的功劳和贡献很大。他们的贡献,不可磨灭,受封的爵位,不应该废止。
如今,国家还未完全统一,疆土还未彻底收复,兹改封前富平侯张纯,为武始侯,封地取富平县的一半大。其他列侯,以此规矩办理。”
于是,人心拥戴,皆大欢喜。
建武初年(公元25年),汉朝廷旧的典章制度,还未完全恢复,很多都是残缺不全。
而武始侯张纯仕宦,曾经历经了汉末、新莽好几代君王,而在朝廷担任职务的时间,也很长久。所以,张纯对朝廷的旧事,以及朝廷的典章制度,都十分熟悉。
朝廷对于典章制度,每有疑议,刘秀就下旨,派大臣前去,请教武始侯张纯,接受武始侯张纯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