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庭与南匈奴汗国建立亲密关系后,北匈奴汗国君臣,因自身势力衰落,恐惧南匈奴汗国单于和汉朝廷的报复,也试图与汉庭建立和亲关系。
建武二十七年(公元51年),北单于栾提蒲奴,派遣北匈奴汗国的使节,到达武威郡,请求与汉朝廷和亲。
武威郡太守,急忙禀告皇帝,请示如何应对。
接到武威郡太守的报告以后,刘秀急召公卿大臣,举行御前会议,讨论北匈奴汗国与汉朝廷和亲,这个棘手的问题。年青英俊的皇太子刘庄,也参与了这次御前会议。
刘秀对北匈奴汗国的和亲与攻伐策略,一向坚持,非常谨慎的态度。
在与众臣举行廷议,反复磋商之后,刘秀依然犹豫不决,不能够决定,是否应该答应,北匈奴汗国和亲的请求。
见父皇愁眉不展,忧心忡忡的样子,皇太子刘庄,心里很是着急。见公卿大臣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刘庄也有些不耐起来。
细细思索一番以后,刘庄胸有成竹地站了出来,细细分析,侃侃而谈,阐述自己的观点说道:
“敬爱的陛下,诸位德高望重的公卿大臣:
臣私下以为,北单于栾提蒲奴一向狡诈阴险,不讲信用,与汉朝廷的和亲举动,恐怕是居心叵测,不值得我们信任。
如果我们汉朝廷,同意与北匈奴汗国和亲,恐怕就会掉进,北单于栾提蒲奴设计的陷阱。
南单于栾提比,新近才归附我们汉朝廷,北匈奴汗国单于栾提蒲奴君臣,恐惧我们汉朝廷,与南单于栾提比联合起来,对北匈奴采取讨伐行动,所以才倾耳而听,争着向我们汉朝廷,表态归顺。
现在,我们还没有为,归顺的南匈奴汗国南单于栾提比出兵,就反而同北匈奴汗国建立亲善关系,臣私下担心,恐怕南单于栾提比知道此事后,心里一定会惊疑恐惧,二心不定,有可能生出异心。
到时候,臣恐怕汉朝廷中计,北匈奴汗国归降的人马,也不复再来啊!”
听了太子刘庄的分析以后,刘秀脸上露出了笑意,颔首称是道:
“庄儿言之有理,分析十分中肯。”
公卿大臣,也称赞太子刘庄道:
“陛下:
皇太子殿下的分析,的确抓住了北匈奴汗国单于和亲的实质和精髓啊!
陛下,我们绝不能够,中了诡计,使北匈奴汗国单于妄图分裂南匈奴汗国与我们汉庭良好关系的企图得逞。”
刘秀决心下定,于是颁布旨意道:
“多谢诸君,朕决心已定。
喻告武威郡太守,不允许接受北匈奴汗国的使节,拒绝接受北匈奴汗国任何和亲的建议。”
北匈奴汗国单于栾提蒲奴,见汉朝廷君臣,识破自己的阴谋诡计,更加恐慌,只能够远走塞外,逃避汉朝廷与南匈奴汗国的联合打击。
汉朝廷与北匈奴汗国的紧张关系,暂时告一段落。
但随着汉朝廷休养生息、度田、释放奴婢、军队士卒复员、安置流民等政策的顺利实施,汉朝廷的国力,逐渐恢复,汉朝廷内部主战派的势力,也更加地强盛起来。
郎陵侯臧宫和杨虚侯马武等,皆是主战派的代表。他们一起,联名上书刘秀,建议北击匈奴汗国,刻石纪功,恢复汉朝廷昔日的光辉和荣耀。
云台二十六将之中,硕果仅存的郎陵侯臧宫和杨虚侯马武,在给刘秀的上疏中,这样说道:
“陛下:
匈奴汗国一心贪图利益,从不讲礼义和信誉。他们穷困窘迫之时,就向朝廷叩头求饶,保持低调。
一旦内部安定下来,匈奴汗国就发起侵盗。朝廷缘边各郡,都遭受他们的荼毒,朝廷君臣百姓,日夜忧其抢掠。
现在,匈奴汗国正处灾年,大批人畜死于瘟疫,旱灾蝗灾严重,赤地千里,大地就像被烈火烧过,匈奴汗国疲惫困顿,正是天帝神灵要灭亡他们的时候。
匈奴汗国如今的力量,还比不上我们,中原王朝的一个郡那样强盛。
万里外的生命,都悬在陛下的手里。正所谓‘福不再来,时或易失。’
大福不可能再次降临,哪里能够,一心一意固守文德,而荒废朝廷的武事呢?
臣等建议陛下,派遣将领,进驻边塞,公布购赏价格,喻告高句骊部落、乌桓部落、鲜卑部落,攻打匈奴汗国的东部,征发河西四郡、天水郡、陇西郡的羌胡部落,攻击匈奴汗国的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