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座书院。其中网罗了许多大唐天下知名的大学者。他们不仅在此编撰书籍,研究学问,还陪皇帝一起读书。
可以说,集贤院不仅是大唐最重要的文化机构,还是皇帝的一个私人智囊团。
能成为集贤院学士的,起步就是五品以上。
集贤院的一把手“知院事”,一般是由才学满腹的宰相来兼任。
集贤院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般。虽然这些院士好些都不怎么在朝堂上出现,但是从来没有敢于忽视他们的能量。
今天,李隆基照例来了这里读书。并且,出人意料的把他最小的宝贝女儿,咸宜公主也一并带来了。
李隆基和那些满腹经轮的大学者们读书论事的时候,咸宜公主就坐在一旁,安静的旁听。
这让集贤院士们觉得有些好奇。他们心想,圣人若是把太子带到这里来一起读书,倒是可以理解为,是想让太子多多增长一些学问,好为将来的治国安邦打下基础。
但是,把一个年方十六的小公主带来,所为何事?
想归想,自然没人敢于发表出什么异议。再者,咸宜公主来了以后,也表现得十分有礼,并无任何唐突之举。这些大学者们也就听之任之,不想多嘴多舌了。
未时过后,宫里的官员陆续都要散班回家了。李隆基今天的读书论事也就宣告结果,学士们辞别了圣人各自散去。
李隆基亲自收拾自己的书本,其中还有一些他刚刚做的笔记,一一的都需清点整理。
咸宜公主连忙过来,说道:“阿爷,让我来帮你整理吧?”
李隆基笑呵呵的道:“这恐怕不行。”
“为什么呢?”咸宜公主好奇的问道。
李隆基说道:“虽然朕是皇帝,但是到了这里,从来只把自己当做一名前来求学的普通学子。古人云,读圣贤书,先存敬畏之心。类似收拾书本与文房四宝这样的事情,必须要亲历亲为。”
“噢,原来如此。”咸宜公主连忙施了一礼,“孩儿谨受教。”
李隆基呵呵的笑,舐犊之情溢于言表。
片刻后,宦官来报,说河南尹李适之求见。
集贤殿是皇城对外的一处宫殿,外臣进出这里比较的方便。皇帝也经常在这里,接见一些心腹大臣。
咸宜公主顿时面露喜色。
李隆基看了她女儿一眼,不由得笑了,说道:“叫他进来。”
片刻后,李适之进来了。先行叩拜,参见皇帝。
“适之,不必多礼。”李隆基和他这位堂弟一向还算亲近,说道,“来人,给大尹看座。”
李适之连忙谢了恩,然后入了座。
咸宜公主坐在皇帝身边,眼睛滴溜溜的转,一副跃跃欲试,好多话想要询问的模样。
李隆基看到她这副样子真是好笑,索性站起了身来,“算了,朕回避,你们两个谈吧!”
“臣不敢!”咸宜公主与李适之,连忙一同施礼拜下。
李隆基呵呵的笑,直接走了。
咸宜公主早就按捺不住了,连忙离席,快步走到了李适之面前,兴冲冲的道:“大尹,东西给我带来了吗?”
“带来了。”李适之连忙将那张纸笺从怀里拿了出来,双手奉上,“公主殿下,快请看。”
咸宜公主连忙将那张纸拿了过来,匆匆展开一看。
但她突然一下,就变了脸色,不高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