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听阁下详言。”
有人催促中年男子接着说下去。
“诸位应该都听说过一年前秦国那道逐客令,这本来会在六国中产生极大影响的一道诏令,结果是没有翻起任何水花,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后面的这道发往七国的求贤令,让很多人想起了孝公时代的那道求贤令,从而就淡忘了那刻意低调处理的逐客令了。
而且,这求贤令不仅消除了逐客令会带来的负面影响,还让天下人知道了一个求贤若渴的年轻秦王,在一个年轻的王手下做事和一个暮年的王手下做事中进行选择,我想大多数人都会选择前者吧,尤其还是一位重视人才的王。”
在场众人思考了一会,都点头赞同这个观点。
“这又如何体现出秦国与六国的差距呢?”
又有人催问道。
“这还不明显吗,秦国又迎来了一位重视贤才的王,而其余六国依然还是老样子,不思进取,骄奢淫逸,贪图享乐,亲小人远贤臣,秦国本就强于六国,如此下去,秦国和六国的差距只会越拉越大,其余六国迟早会亡于秦国。”
“也许秦王的这道求贤令只是做做样子,根本不是真心求才,秦国在这位秦王的手上反而走向衰落也不一定呢。”
有人不太赞同他的观点,向他进行质疑。
“你应该是刚来咸阳不久吧。”
中年男子找到刚刚质疑的人,笃定的问道。
“你怎么知道的,在下刚到咸阳三日,早听说秦王在咸阳城内设了几处场所,供来秦的士人相互交谈辩论,其中又以此处最受欢迎,所以今日特来此地见识一番。”
质疑之人承认了自己刚刚来秦的事实,只是不明白眼前的中年男子为何这么问。
“如果你在咸阳城待久一点,你就不会有这般言论了。”
“还请阁下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