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隆的玉角声响起,战鼓震耳欲聋!
大周先锋部队首战告捷,孤军追击,深入巴公原,却见漫山遍野,人山人海。
联军兵将们身披甲胄,黑压压的一片,数之不尽。
西路军是杨衮统领的一万契丹铁骑,东路是张元徽统领的一万汉军精骑,中路是刘崇统帅的汉辽步兵八万余人,三军以雁形阵排列,与大周先锋部队针锋相对。
两军在人数上形成了鲜明对比,汉辽联军十万余人,大周先锋军队不过六千余人。
北面土坡之上,刘崇举目远眺,见大周军少得可怜,遂对部下狂笑道:“区区几千蝼蚁,安敢以卵击石?真乃自不量力也!我仅用汉军就可以轻松击败周军,哪还用得着契丹人马。今天不但要一举击败周国,还要让契丹人见识一下我们汉军的厉害。”
汉军部将一一附和,个个骄纵狂妄。有的说汉军何须全军触动,只派出精锐即可获胜;有的说杀鸡焉用牛刀,自己率三千兵马便可破敌;更有甚者竟然劝刘崇摆好酒宴,一边观战一边欢愉,旦夕之间必擒柴荣至帐下。
刘崇听到将领们的话后,更是飘飘欲仙,笑得合不拢嘴。
反观这边,大周军队里弥漫着恐惧的气息,尤其是樊爱能、何徽统率所部,部分兵士甚至私下议论逃走之事。
樊爱能与何徽更是未战先怯,竟私下‘谋划’起来。二人‘义气相投’,一致地认为乱世之际,保命要紧,只要手里有兵,就不愁东山再起之日。若是联军凶猛,则脚底一滑,跑为上计。没有必要为了皇帝小儿的江山,赔上自己的前程。
多亏柴荣胆识超群,他没有被眼前的局势所吓倒,反而亲自披挂上阵,骑马督战,布置军队。他知道敌军无论是从人数上,还是从士气上,都是占据着绝对的优势,因此更不能自乱了阵脚。为今之计,首先要稳住阵型,提高兵将士气,抵抗住联军的冲锋。之后再寻求良机,以静制动,反客为主。
他命令白重赞与侍卫马军都虞侯李重进统率左军在西,樊爱能、何徽统率右军在东,向训、史彦超率领精骑在中间列阵,殿前都指挥使张永德率领禁军作为后备力量,三军以鱼鳞阵排列,严阵以待。
试问千古帝王,首次御驾亲征,便有这等气魄的,又有聊聊几人?秦皇汉武也未曾亲临过战场,更谈不上临敌应变。纵使唐太宗亲自领军出征,平定天下,又哪儿曾遇到过如此悬殊的对战?非要从历史长河中寻得一场类似的决战,也只有彭城之战,楚霸王兵贵神速,亲率三万轻骑,击破刘邦等诸侯五十六万联军。
刘崇派人传令给杨衮,让他命令所有契丹军队原地待命,自己则亲率汉军出战。
杨衮知晓了他的意图,驱马至刘崇帐前劝阻。
他骑着一匹黑风骏马,身后尾随几个随从,不消片刻便赶到了刘崇处。
他驾马上前,诚恳地劝谏:“陛下,我刚才观察了周军的军容,他们气势高昂,整齐划一,想必是周军的精锐,不可小觑啊!柴荣治军如此,想来不是泛泛之辈。为稳妥起见,我建议您寻得良机,再行进攻,且以我契丹精骑一旁策应,实为上上之选。”
刘崇眼神中夹着一丝不屑,轻蔑地哼道:“杨元帅有些小题大做了吧!区区数千人,号令当然容易统一。至于气势高昂,以我看来,不过是将死之人的回光返照罢了!”
“陛下,这股周军一定是强敌,切莫贸然进攻啊!我们可以细细谋划,再做定夺。”
杨衮双拳抱得更紧,心忧如焚。他深谙兵法,若没有取胜的把握,则不愿将军队投入生死未卜的险境。
“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将军不必多言了,且看我如何攻破你口中的强敌!”
刘崇根本听不进杨衮的进言,反倒有些瞧不起他。堂堂十万辽军大元帅,没想到竟是胆小如鼠,看来辽军也不过尔尔。
杨衮非但没能改变不了刘崇的决定,反倒自己碰了一鼻子灰。于是,他怒气冲冲的走出账,心中暗哼一句:“我倒要瞧瞧你怎么个破敌法!”
刘崇蔑了他一眼,仍旧我行我素。他命人传令张元徽率领精骑立刻猛攻周军右翼,自己率领三万步兵殿后,缓缓向前推进,企图以绝对的兵力碾压周军。
东北风忽然化作南风,北汉副枢密使王延嗣认为不妙,忙派遣司天监李义向刘崇进言,劝其停止进攻的命令。
此刻的刘崇急功冒进,哪里还顾得上什么东西南北风?三言两语便喝退李义,李崇怒颜威斥道:“汝若再胡言乱语,则以扰乱军心罪立诛不赦!”
李义安敢多言,只得默默退下。
不一会儿,传令兵便赶到张元徽处。张元徽乃是一元虎将,骁勇善战,异常勇猛,在之前的战争中可谓是所向披靡。
他接到刘崇的命令后,将军队分作五批,轮流冲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