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 银光乍现。
徐响看了一眼,笑了,系统这次怎么换成银色的毛笔字了, 以前是魔气滚滚,魔字涌现, 现在成了银色,还真有了点包装感。
难道也是因为知道这首诗, 描写的是在天上的宫殿?
苏轼的《水调歌头》在他那个时代广为传颂 , 他记得当时见到这首诗时, 第一感觉是惊艳,第二是觉得字词句皆美, 背诵了无数遍,念时仍觉得唇齿留香。
“我欲乘风归去, 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这句, 前半句是写我想要凭借风力,回到天上去看一看, 又担心美玉砌成的楼宇太高了, 我经受不住寒冷。
苏轼是觉得,月宫比不上人间的!
当时是宋朝变法之际,苏轼与王安石政见不合,自求外放,因此多年辗转在外。
他这个人脾气倔,心想既然皇帝愿意遵从王安石的变法, 那这朝廷自己待不下去了!宁愿去外面做个闲人, 也好过忧国忧民全无作用。
不过待久了, 也会想家,想亲人,这才有了《水调歌头》这首诗。
所以他后半句则是在说:起身舞蹈晚上着自己在月下清朗的影子,月宫哪里比得上在人间?
全诗虽然写在中秋圆月,但本意并不是在赞颂月宫,而是表明月宫再是琼楼玉宇再好看,可太冷了,根本比不过在人间的中秋热闹团圆。
大部分人也更偏爱全诗最末尾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但徐响不同,他身在现世却犹如处在泥塘,就如同花木兰替父为了从军而愿意舍弃没有战乱的生活一样,他并不打算挣脱出这个泥塘,却不代表,他不爱月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