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州市教育局党委会议下午2点准时在教育局大楼小会议室里召开,东州市教育系统职位最高的9位党委成员——党委书记翟新文,局长韩素贞,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孙红军,副局长邹志刚,副局长于胜利,副局长耿清,副局长孔丽丽,助理调研员、工会主席宋萍,助理调研员、财务管理和审计科科长冯亮一个不缺地在自己固定的位置上坐好。政工科长蒋春华列席坐在最末席。
翟新文主持了会议。他说:“各位同事,今天我们召开这个党委会,既是对过去一个阶段工作的回顾与梳理,更重要地是贯彻好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工作指示,做好今后一个阶段的工作。首先,请韩局长把今天早上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对于我教育系统获得全国语文优质课比赛一等奖的批示给大家念一念。”
韩素贞看了看在场的其他8个人,神色悦然:“好,我就给大家念一念。同志们,方圆拿了全国一等奖,教育局整理了一个呈阅件报了上去,真没有想到,这一次市里排在前三位的领导全部批示,再加上组织部盛部长、市政府邓市长,一共5个批示件啊!当我看到这5件批示件,我的心里很振奋啊!”
但党委成员里却二看不出振奋的样子,一个个都木然地坐着,好像与已无关似的。但韩素贞似乎并不在意:“市委崔书记批示,‘很好,再接再厉。’这是多么高的期望啊!我们教育系统就应该不辜负崔书记的指示,争取在已有成绩的基础上,创造新的更大的辉煌。”
见没有人搭茬,翟新文说:“崔书记虽然只批示了6个字,但言简意赅。大家都知道,崔书记平日里圈阅的文件多,各大局报上去的呈阅件,一年批不了几份的。我们这个全国一等奖,其实跟市里那些大项目、大建设、大招商比起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微不足道,但崔书记还是认真地审阅了我们的呈阅件,并作了批示,这本身就是对我们教育局的一种肯定,一种勉励!”
孙红军说:“是啊!崔书记把握全市的全局,抓大事,抓方向,连我们这个一等奖的事都作了批示,的确是我们教育系统的光荣。”孔丽丽想起中午翟新文跟自己交待的事情,也开口说道:“祝贺邹局长!邹局长分管教学工作,这一次邹局长又立了大功了。”冯亮说:“这也是教育局翟书记、韩局长领导有方、全力支持的结果。作为财务科长,我清楚,是韩局长大笔一挥,报销了这一次参加全国比赛的全部费用,这就是局领导最有力的支持啊!”
邹志刚冷哼了一声,看了一眼冯亮,没有说话。翟新文要的就是这样的效果,关于奖励方圆,如果奖得过重,或许会引起部分副局长不满,但只要他翟新文与韩素贞统一意见,再用市领导的批示来压,应该没有问题。关键是要挑起邹志刚对韩素贞的不满,这样才能利于自己的分化和拉拢啊!最理想的效果当然是邹志刚成为拥护自己的人,然后等邹志刚退二线后推荐谢秉国上;如果是邹志刚因为某些原因与韩素贞对顶起来,邹志刚因事被韩素贞排挤出去,那就让谢秉国顺位进职,毕竟分管教学的副局长不能是随便找一个不懂教学的人来干。
韩素贞很欣赏冯亮跟的话,但必要的谦虚还是要有的:“作为局长,只要有利于东州教育的发展,我所做的任何事都是理所应当的,是职责所在。邹局长这一次的确是立了功的。”翟新文说:“过一会儿我们要研究给部分同志、单位或部门请功,邹局长当然是被重点考虑的人选哟!”翟新文先把话头抢下来,让邹志刚知道,他是要给邹志刚请功的。
韩素贞看了翟新文一眼,心里有些不满,但没有说什么。韩素贞拿起第二份批示:“这是王市长的批示,我来念一下。‘任何一个全国第一都不容易,请教育局树立典型,总结经验,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同志们,方圆的这个第一,可是我们东州市在全国拿的第一个全国教学比赛的第一名,在我的4年任期里没有过,在我参加教育工作30年的时间好像也从来没有听说过,的确是像王市长所说,不容易啊!”冯亮说:“韩局长担任局长以来,成绩大家是有目共睹的,这与韩局长锐意改革、开拓创新的工作作风是分不开的。全国课一等奖能发生在韩局长任内,也不是偶然的。”韩素贞满意地点点头。
翟新文心里冷笑,嘴上却顺着冯亮的意思延伸:“是啊,最近我们教育局连续做了几件轰动全市的事,政府在线,不但挽回了那个帖子的影响,而且还疏通成了政府与市民紧密联系、加强沟通的渠道;方圆的全国一等奖也是锦上添花,给我们教育再添光彩。”韩素贞说:“是啊,我也清楚,教育上的成绩,是党委一班人团结协作的结果。自从新文书记上任后,我们的配合都一直很默契、很团结,希望每一个党委成员都要把团结放在第一位,这样才能推进东州教育持续、健康、又快又好地向前发展。”孙红军说:“团结就是力量。”党委成员们难得地笑出声来,觉得孙红军这个时候说这样的话,的确很搞笑。孔丽丽说:“王市长批示要树立典型、总结经验,我觉得这个指示很重要。”于胜利说:“树立典型是应该的,总结经验也是必要的,不过我觉得不宜一点成绩就把人吹上天。”翟新文笑了,心里话:这一回,狐狸也要露真尾巴,不但韩要反对,邹恐怕也要反对。“于局长说得是对的,所以,过一会儿呢,我们就来商量如何树立典型,如何总结经验,到一个什么程度合适。现在还是先请韩局长把市领导的批示给大家念完。”
韩素贞说:“同志们,这一次,市委宋书记也对我局上报的呈阅件作了批示。宋书记分管党群工作,是市里的三把手,这大家都知道。以前宋书记很少批示我们教育局的件,这一次算是破了前例,可见宋书记对教育局这一次获得全国一等奖的事情是多么的重视!宋书记在批示件里这样说,‘对于涌现出来的优秀青年人才,在组织、人事等方面都应酌情考虑,可列入后备梯队重点培养。’这实际上已经是明确的指示了。虽然宋书记没有点出方圆的名字,但作为市领导,他是站在教育发展的人才方面去考虑的,所有的青年人才,我们都要重点培养。同志们,这个批示件已经同时转到了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我的态度很鲜明,方圆作为我局发现和培养的优秀青年人才,就是要列入后备梯队重点培养,这是毫不含糊的。”韩素贞看了一眼于胜利,“而且不仅是方圆,以后不管是哪位领导发现了青年人才,只要他能取得骄人的工作业绩,展现了突出的工作能力,我们都要重点培养,都要列入后备!但如果出不了成绩,无法证明他的工作能力,即便是有人重点推荐,我看也不能列入后备。教育是千秋万代的事情,我们这些同志将来一定会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接班人一定要是德才兼备的年轻人,按才能选人,按业绩选人,我们东州教育的未来才更有希望。”韩素贞又盯了于胜利一眼。于胜利心里有点堵:妈的,这个强势女人,真想把你给奸了,可惜你又太老了点,也没有什么韵味!他点燃了一支烟,装作什么都没有看到。
翟新文说:“我完全赞同韩局长的话。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总是需要有人一代一代地办下去,只能越办越好,不能越办越糟,所以后备问题至关重要。教育局党委将严格把关,把真正能够发展好未来东州教育的青年干部、教师列入梯队培养。”孙红军说:“我完全拥护翟书记、韩局长的意见,我会和政工笠蒋科长一起,为局党委把好第一道初选关。”韩素贞说:“这就对嘛,每个人都这样想,何愁我们东州教育的未来没有足够的人才。”孔丽丽说:“我完全拥护翟书记、韩局长的意见,我分管人事科,在新教师录入方面将努力把好关;我分管高教师范科,在干部培训、教师培训方面,我也会会同科室的同志一起,大胆工作创新,不仅培养人才,更重要地是通过教师继续教育培养东州教育需要的人才。”韩素贞说:“小孔说得好啊!”冯亮说:“我在财务方面一定全力支持孔局长的教师培养工作,需要经费,我会尽最大努力协调和支持。”
韩素贞默默地数了数,站在自己立场上的,除了自己,还包括翟新文、孙红军、孔丽丽、冯亮,超过了9人的半数。工会主席宋萍是个听话的老好人,可以不去考虑。耿清一直没有说话,不知道他心里摆的什么谱;邹志刚分管教学,给教学方面争成绩,他也应该支持;于胜利跟自己一直有些方面理念不同,现在看来,他是相当的孤立,今天的党委会应该通过一系列决议,没有什么问题。
韩素贞说:“在宋书记批示之后,市委常委、组织部盛部长也作了批示,他说,‘请市教育局按宋书记意见办,相关情况报组织部。’同志们,这是市委领导最清楚明白的指示了。还有第五份批示,是咱教育上的邓市长批示的,他说,‘有必要举办一次全市教育系统的汇报会,我亲自参加。’五位领导同时批示啊,同志们!这在教育局这4年来上报的呈阅件里可是第一次。看到这些批示的时候,我的心里都振奋哪!一个五十多岁的老同志,也能有热血沸腾的时候,让我想起当年做校长时那拼命三郎的劲儿。”
翟新文说:“韩局长现在也是风采不减当年啊!各位同僚,现在,大家已经清楚地了解了市委、市政府领导对我们的期望和要求。作为市政府的直属单位,我们在任何时候,都要在政治上与市委、市政府保持高度一致,全面贯彻落实市委领导、政府领导对我们提出的期望和要求。现在,我们开始结合市领导的批示,研究几个方面的问题。”
在认真参与讨论的市教育局党委成员们不知道,市委副书记宋云生本来是不准备给市教育局上报的关于全国一等奖的呈阅件作批示的。省里一直在传,市委书记崔亮可能要提升为副省长,整个东州市其实已经在风吹草动。按照惯例,新的市委书记一般出线的途径有三,一是市长递补市委书记,那空出的市长职位,自己这个东州市的三把手是最容易接替的;二是自己接任市委书记,这样的例子也不是很少见,党管干部,分管党群的副书记本身就是管干部的,这种可能性也是有的;第三种就是外派,省里派一个市委书记到东州,这种情况其实是宋云生最不想看到的。按照目前的情况来看,崔亮上调的可能性很大,很有可能在东州市第八次党代会召开之前就能确定,在这样的形势下,慎言寡行对于宋云生来说相当重要。省委把东州交给哪个同志,首先是把稳定放在最前面,或许大刀阔斧能够出成绩,但也同样容易引起争议、得罪很多不必要现在得罪的人。所以,宋云生在最近几个月里,一直保持低调,该出席的会议一定要出席,但一般不讲话、不表态。
对于市教育局的呈阅件,在宋云生看来,做得再好,也是市长王国栋的成绩,自己也就没有必要再给他锦上添花了。但这个时候,他接到了同班同学,与自己同样是副厅级干部的孔子田的电话,电话里提到,方圆是他的女婿。这不能不引起宋云生的重视,而且孔子田是宋云生在东州市布局的重要棋子,政府有邓云聪,再把孔子田安排在市人大,那就能保证自己在东州市委、市人大、市政府都有发言权。当初提议孔子田补选不驻会的人大副主任,也正是宋云生在常委会上的建议。
既然是孔子田的女婿,那当然也是自己圈里的人。本着不说错一句话,同时又能让教育局的头头们明白自己的意图,宋云生斟酌半天,写下了“对于涌现出来的优秀青年人才,在组织、人事等方面都应酌情考虑,可列入后备梯队重点培养。”的批示。这句话没有一点毛病,首先是没有点人名,这就不会引起崔亮、王国栋等市委其他人的猜度;其次是与中央、省委的干部政策完全一致;第3就是组织部、人事局、教育局都要考虑培养和提拔青年优秀人才,其中当然包括刚刚获得全国一等奖的方圆,如果不出什么意外,组织部方面可能会在下一期科级中青班培训时考虑纳入方圆,而人事局会在职称、荣誉等方面考虑到方圆,教育局更不用说了。读着自己写下的话,宋云生端详了半天,也不仅被自己的老谋深算和划水无痕的政治功力感到欣慰。
在讨论经验汇报体会时,市教育局党委成员没有什么异议,顺利通过了由谢秉国代表市教研室、由姚长青代表68中学、由方圆代表教师个体,分别从抓教学研究促教育质量让人民满意、办人民满意的学校、争做人民满意教师三个层面来给全市教育系统的干部教师做汇报。这次汇报会,也与教育局党委在全市教育系统倡导的“办人民满意教师,做人民满意教师”活动紧密结合,算是这一活动的启动仪式。这一事项,由翟新文任总负责人,孙红军和宋萍任具体负责领导,政工科牵头,工会、教育科、团队、人事科等部门协同配合。
讨论关于破格晋升方圆为中学一级教师,也没有异议。但在提前转正为副校长的问题上,于胜利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我承认方圆是一个优秀的青年教师,取得全国课一等奖也给市教育局、给东州市争了光。但我们已经破格提拔他为校长助理,享受副科级待遇,这一次晋升中学一级教师和作全市的汇报,都已经是莫大的荣誉。前面我说过,不要因为一点成绩就把一个人捧上天,这样对方圆的成长并不有利。”韩素贞说:“于局长,那你的意思就是破格晋升一级教师就可以了,对吗?”于胜利并不去看韩素贞的眼睛,两眼看天花板:“我就是这个意思。”
翟新文不说话,却拿眼睛看孙红军。孙红军说:“市委宋书记有批示,对于青年优秀人才要重点培养。我以前做政工科的,我知道,市委督查室会让我们教育局在两天内把批示情况的办理给宋书记回复。如果说,仅仅破格晋升一级教师,只能看出市人事局在这方面大开绿灯,看不到我们教育是怎样重点培养的。”于胜利说:“宋书记说的是青年优秀人才,并没有指方圆一个人。”冯亮说:“于局长,王市长所说的‘树立典型’,仅仅晋升中学一级教师,那是怎样的典型?我的看法是不仅要升副校长,而且还要重奖。”韩素贞点头说:“正是。我和新文书记已经商量过,这一次不但要在职务方面给予考虑,还要重奖有功人员。冯处的想法跟我与新文书记的想法是一致的。”
“呵呵,讨论嘛,肯定有意见不一致的时候,这也很正常。大家都把自己的看法说一说嘛,咱们党委会从我担任这个党委书记以来一直在倡导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风气。耿局长,你怎么看?”翟新文现在已经清楚在场发过言的人的立场,但不发言的,难以判断,卖了个关子,翟新文逼副局长耿清发言。
耿清笑了笑,说:“翟书记,我的看法很简单,按照市领导的批示办。符合市领导指示精神的,我都会支持。”翟新文一听,呵,滴水不漏啊!“耿局长已经表达了他的看法,邹局长,您有什么意见?”对邹志刚这位比自己年长好几岁的老副局长,翟新文还一直习惯于用“您”字。
邹志刚说:“那我也说两句。方圆是咱东州市近几年难得出现的一个优秀青年教师,他好学上进、谦虚有礼、悟性好、品德好,的确是青年老师的榜样。重奖一下方圆,我是很支持的,毕竟一个方圆无法完全改变东州教育的全局,如果全市每一个青年老师都像方圆一样积极进取、成绩优异,我想,我们东州教育将会更有希望。重奖方圆,如果能激发全市青年老师都向方圆学习,都好好研究教学,研究提高教学质量,那可是全市教育的福音。”
翟新文由衷地赞叹:“邹局长果然是心系教学、心系教育的前辈啊!我完全赞同邹局长的看法。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韩局长主政的教育局,历来决策果断,大刀阔斧,重奖方圆,是按照市领导的指示精神办;提拔方圆做副校长,也是按照市领导的指示精神办,也能很好地激励全市老师人人争进步,与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也紧密相关,与争做人民满意的教师也紧密相关。宋主席,你这里还有什么意见吗?”
宋萍说:“我支持翟书记、韩局长的意见。”
翟新文说:“于局长,您还有什么意见吗?”于胜利说:“没有了。”翟新文说:“好,那这一项也我们就算是协商通过,不需要举手表决了吧。大家鼓掌通过。”
会议室里响起了噼啪噼啪的掌声。
翟新文说:“现在我们讨论第三个大议题,怎样重奖这一次全国一等奖的有功之臣?首先,请韩局长谈一谈初步的想法。”
韩素贞说:“同志们,前所未有的全国第一,连王市长都肯定这个第一来之不易,所以我们一定要重奖。在党委会之前,我与新文书记已经商量过了,我们的意见很一致,都认为这个成绩既有方圆个人的努力,也是市教育局及有关部门、学校共同努力和支持的结果。这重奖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现金奖励,我和新文书记的初步想法是,奖励方圆个人1万元,奖励68中学5万元,奖励市教研室5万元。第二呢是向市政府请功,初步准备为方圆申请个人三等功,为市教研室申请三等功。”韩素贞回过头,问翟新文:“是不是当时我们就是这样议呢?”翟新文笑了笑,回答道:“韩局长,当初我们还商议了要给邹局长也申请个人三等功,给68中学申请集体三等功。”韩素贞说:“当时我们是讨论过,就是担心太多,市里不会批准。”翟新文笑着说:“韩局长,申报不申报,体现的是我们教育局党委争取不争取的问题。市领导在审批时肯定有领导的考虑,批与不批不是我们所能决定的,但我们可以积极争取嘛!况且我们两个人商量的初步想法也仅仅是初步想法,在党委会上讨论一下也是有必要的。绝大多数党委成员都支持的结果,才是最终的结果。”
韩素贞心里不太希望邹志刚拿这三等功,说实话,韩素贞自己也想拿这三等功呢!见翟新文这样坚持,韩素贞说:“是的,我们讨论一下,怎样为有功的同志请功更合适。”
在座的其他7位党委成员全都听出来了,书记和局长在这一点上态度并不一致。邹志刚心里有一种说不上来的滋味,他抬头看了看韩素贞,又看了看翟新文,从翟新文那里感受到亲切的鼓励的目光,心里涌出一阵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