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这种情况只局限在文、素两家。
“哦?想学什么?”蔺重阳看着面前的幼童。
声虽稚嫩,却极为坚定:“天下大同。”
得到这样一个答案,说实话,不算意外,但蔺重阳对此也不满意。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礼记》中记述的天下大同,人人友爱互助,家家安居乐业,没有差异,没有战争,是前人给后人留下的崇高理想,也是仁的最终归途。
就如同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
使人复结绳而用之。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道理相似的还有:古之人,损一毫利天下,不与也,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人人不损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
蔺重阳道述的这些内容,素清阅早先都在典籍中看到过,儒学,多读书是基础中的基础。
对于天下大同,他更多的还是憧憬与向往。
倒也正常,比如道门那边的高人,大多都是小国寡民的亲身实践者,在山中清修,互不打扰。
不过接下来的话语,让素清阅陷入沉思:
“人是有思想,有意见的生命,每一个生命的思想与意见皆不相同,每个人的追求亦不相同。
即便你能够让这世间的生命,皆生活在相同的规则与制度之下,也不过是另一种畸形的社会,前人的路与追求并不一定适合我们。
身处的时代不同,所处的环境不同,天下大同终究只是理想,实事求是才是当下应该做的。”
直到蔺重阳将话说完,他又愣了一阵,方才回过神来,缓缓开口,试探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