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样正式的盟会上,楚君开口吟诵诗词,那是一种礼仪。面对意气风发,俨然以,君王自居的对手,赵武上前轻声细语赋了小小宛的第二章:
人之齐圣,聪明睿智之人
饮酒温克。酒后仍能温逊
彼昏不知,昏聩狂妄之徒
壹醉日富。
酒醉必然发昏
各敬尔仪,各自慎重举止
天命不又。天福不可再寻
一直处于被包围态势的楚君一出场便表现的奢华浅薄,而赵武显得的沉稳务实,这两种风格形成鲜明的反差。执牛耳者鲁襄公微微点小头。春秋小报编辑鲁国执政叔孙豹脱口而出:礼也
叔孙豹说的是赵武,这句话也奠定了楚国国君的地位无论在真实的历史上,还是现在的历史,鲁国人记述宋之盟的时候,都轻蔑的称呼楚君为楚子子。在春秋虽有尊称的意思,但鲁国人在这里对楚君如此称呼,意思是:楚国那小子。
其实赵武这是在骂人彼昏不知,壹醉日富他不知道自己蠢。诸位就当是他喝醉了。
楚灵公对中原文化那种婉转陈词的技巧,毕竟不如炎黄集团清楚,他刚才的诗句是伯州犁早已教好的,就为了显示他这个流氓有文化。赵武骂完人后,诸侯都低着头傻乐,伯州犁有意提醒,想了想,觉得还是不要扫楚君的面子,他不知道更好。
于是,伯州犁默不作声。
骂人艺术至高者无过于此:当面把你骂了,对方还指称赞骂的高雅
宋国国君宋平公憋住笑上前,邀请赵武就座。楚灵公顿时不满意了:晋国楚国是彼此相衬的国家,我为君,武子为臣,凭什么让武子坐在首席。凭什么凭我把你的军队包围在当中
不过,现在不是争乒的好时机,再说,楚君说的话也有道理。赵武想了想,决定不能让楚君得意。他扭脸问宋国君臣:,听说开场乐是桑林
宋国执政子罕回答:正是
桑林乐舞中要出现旌夏我等臣子遇到王旗,是要回避的,昔日寡君悼公听到桑林,看到旌夏。出现,避入内室以全礼节。今日嘛对了,楚毒曾在路上贡献王车,一辆,驰马四匹。刘定公尚在,不如让刘定公作为御戎,驾王车坐于首席,让王车座位空着,表示我们对王的尊重,如何
叔孙豹挺身而出,大呼:礼也
诸侯皆无异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