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野一郎说道。
又向几人交代了几句之后,张忠华就离开了新日铁,回到了自己位于东津的别墅。
坐着别墅里,张忠华思绪万千,他让新日铁发展汽车用钢铁并不是胡乱指挥。
东瀛的汽车发展史十分曲折离奇,让人唏嘘不已,东瀛汽车公司就像是打不死的小强一样。
东瀛汽车工业是从战争中萌芽,也是丑国人亲手培养出这个自己在汽车业的最强大的竞争对手,历经磨难却屹立不倒。
而日系车的崛起史,也是一部血泪史。
1901年,loobile在东津开设了专卖店,东瀛人第一次亲眼见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汽车。
而东瀛汽车制造业始于吉田真太郎,1904年他成立东瀛第一家汽车厂东津汽车制造厂也就是五十铃汽车公司,1907年后制造出第一台东瀛国产汽油轿车太古里1号。
随后东瀛国内出现了众多汽车制造厂,后来因为对于军事领域的需要,东瀛政府颁布了《军用汽车补助法》,对汽车制造业进行大力扶持,这也成为早年东瀛汽车业发展的原动力。
东瀛汽车工业的萌芽期是在二战之前,这个时候的东瀛汽车工业多为对欧美车型的彷制。
1914年,三菱制造了22台modala汽车,这是东瀛历史上第一款量产车型,虽然当时仅仅生产了22台。
1925-1927年,福特、克来斯勒、通用这三大丑国汽车巨头先后在东瀛开设工厂,在之后的10年里,这三家汽车巨头在东瀛生产了共计有近21万台车,占据东瀛汽车市场大半江山。
1936年,东瀛政府通过汽车工业法明确规定保护本土汽车业,汽车制造行业法正式在东瀛国内开始实施,东瀛汽车真正国产化的序幕由此拉开。
1939年,外国汽车制造商几乎被驱逐出东瀛。
二战爆发后,东瀛的汽车工业重心转向制造军用卡车。
战争令东瀛政府将汽车工业放到一个更高层面上,战争虽然令整个东瀛经济根基尽毁,但是因为东瀛政府的强制干预也让东瀛的汽车工业借这个机会走向系统化。为战后东瀛将汽车工业立为支柱产业埋下了伏笔。
二战之后东瀛经济基本瘫痪,工业生产能力仅为战前的31%,超过900万人流离失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