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那白九儿是三十六家之一的头领,生得骨瘦如柴,力气却大得惊人,像极了传说中的某人,让其统领一部长枪兵也在情理之中。
而龙十三自己此时已经从各支骑兵中抽调了三十名年纪都在十八岁左右的少年,不一定是最“善骑射”的,但肯定是按照龙十三操练骑兵法子出产的佼佼者,也就是说,他们都是龙十三的亲传弟子。
这三十人的哨总却只是一个年仅十五岁的蒙古少年。
此时的蒙古诸部,虽然与大明之间并不对付,但自从万历末年天气愈发寒冷、干旱以来,并不妨碍普通牧户对汉地的向往。
那是真正的向往,就好像猛如虎、虎大威那样到了汉地后就完全改了汉姓,并以黄帝后裔自居,也自称为汉人。
这位少年自然也有蒙古名字,但眼下他只认龙十三给他起的汉名——龙小驹。
龙小驹,长相倒是与普通蒙古汉子有些不同,他鼻梁挺高,但脸型却是圆的,身材也十分粗壮。
龙小石、龙小驹,在旁人眼里看来,他们都只比龙十三小四五岁,但几乎成了龙十三的“义子”。
三十里山路,弯弯绕绕的,幸亏是在大山中,若是在开阔处,在烈日炎炎的夏季就算是小强旅这样的强军也需要一日才能到达。
龙十三他们每人携带了三日的干粮,也就是说,他不可能长期待在西岸的。
留守汾河西岸大营的是张德昌,那位在渡口战役龙十三遇到过的将领,与大大咧咧的虎大威相比,军将世家出身的张德昌倒是警醒得多。
他在山上布置了暗哨,还是多重暗哨。
在这个时节,在这个敏感地带,不可能在山道上出现当地人,故此,想要扮成当地的猎户、砍柴的、过路的基本不大可能。
于是,龙十三这支部队出现在暗哨眼里那是大概率的事件。
不过,在雀鼠谷一侧的大山上,最近、最便捷的地方在那里?
自然是道路,那是千百年来经过无数实践踩踏出来的,它虽然只是小道,但依旧是道路。
故此,当龙十三带着大部队踏入这条道路时,他就没指望不会被发现,但他也有办法。
在此时,想要传递消息,还是悄没声息地传递消息,自然是依靠人本身来传递最好,若是在边关,烽火则更为便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