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公于私,留给唐书白去解决厉凤竹的路,就只剩下策反了。但她的弱点究竟在哪呢?今天有一弱女子的前途握在手中,可与她交换,明天后天可就没有这种好运气了。
###
“卖报卖报,《大公报》专访马守华,弃亲案独家内幕首揭秘。”
“采访记者陈燕平,挺厉害呀,铁桶似的将军府邸都进得去!”
“还有这个叫厉凤竹的编辑。好像就是那个……”
“那个那个,我知道,有印象。”
“嘛?我咋不知道,给我说说呗。”
“买份旧报纸自个儿找去。”
厉凤竹听见路人的议论声,忙也上前要了一份报。这案子也算是已经了结了,这些报道也是发一篇就少一篇了,得留下个纪念才是。
刚掏了铜子出来,她留心地一数,倒有十好几个。便动了一点意思,也想“瞻仰瞻仰”方笑柔这位想象家是怎样改写庭审,又对报童说:“再给我一份《津门日日新闻》。”说罢,掌心朝上地送了过去,请那小报童自己拿去。
“再加一个铜板就够了。”报童年纪不大,正是天真善良的年纪,做事情一是一的,不会白占人便宜。
“一个铜板?”厉凤竹瞪大了眼珠子,生恐自己听错了。
“对,就一个。”报童仰头笑了笑,唱着《卖报歌》去追那快要到站的电车。
厉凤竹看着那小身板一蹦一跳地走远了,伴着电车“钉钉”作响的铃声,他正唱到那一句“今天的新闻真正好,七个铜板就买两份报……”她随之低头去看手里报纸,翻来覆去定价,那数字分明又对不上。
那么,日日新闻销量激增的答案似乎就有了眉目。
可是,售价与定价之间三个铜板的差额是谁在补,又打算补多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