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小成本电影的魅力只在于吸引更多的人走进这个行业,让某一些公司和个人都能够参与进来。
如果整个行业都被小成本电影包圆,对整个行业的影响却是破坏性的。
沈叔叔通过《夏洛特烦恼》崛起之后,不仅自身身价飞涨,同样也带动了其后面的伤心麻花。
但在沈叔叔大火的年代里,却很少见到有人敢去拍大片,敢去投大制作。
再加上喜剧片本身就具有很强的文化局限,市场表现再好始终不会是走出去的首选。
徐声对于沈叔叔和其后的伤心麻花还是很认可的,但是今后的电影市场却不能由《夏洛特烦恼》这样的喜剧片来主导。
所以在伤心麻花的布局上,徐声更多是以投资发行为主。
不过眼下,很多人都意识到了思湘文化带来的改变。
“这个我会让电影部门重视,但是现在除了原创之外,很多我们想要制作的版权都在思湘文化手里,再加上滕讯收购点娘,从根源上限制了版权的外流,这才是让我们头疼的地方。”
“现在《鬼吹灯》的版权,就其中的一个故事都被炒到了两三亿。有些版权我们就算买过来,拍成电影在很大程度上也竞争不过思湘文化。”
李小平却道出了当下光线最为严重的矛盾。
华艺倒下后站上民营影视龙头的光线,是被徐声薅羊毛薅得最狠的。
抛开《哪吒》,囧系列和邓朝都被徐声提前薅到了思湘文化,这对光线的电影布局来说,的确有着不小的影响。
也好在,光线还有着华艺不擅长的电视剧业务。
王常田揉着眉心,“你说的这确实是个问题,徐声的启航文化这几年就像一个放大镜一样,但凡网上出现一两部适合改编的作品,就率先捞了过去。再加上启航文化自身不俗的创作改编能力,这的确让人很头疼。”
“不过影视作品向来都是创意为主,启航文化那种照搬好莱坞的流水线式作品产出,很大程度上只是为了保障思湘文化的发展。”
“我们手底下其实不缺这样的人,只是很多导演和投资方都只看重编剧的名气,启航文化才发展了短短几年就能做到现在的规模,我们只要把手底下的这帮人聚集起来,也能产生一定作品效应。”
当华艺也被思湘文化稳稳压在身下的时候,光线却及时的做了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