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赵元佑这个安排妙音自然是没有异议的:“同时有两位昭仪从无先例,我就怕那些言官们会弹劾你,我怕三哥耳朵受煎熬。苏倩的资历浅,不如就晋她为昭容,略低于杜兰溪。”
赵元佑道:“父皇把这些言官们惯坏了,我可没有父皇那样的好脾气。我就是要用同时有两位昭仪这件事来试探一下这帮言官们的态度,若他们知趣的话最好,若不知趣我自然要给他们点儿颜色瞧瞧,让他们明白何为一朝天子一朝臣。”
不日册封苏倩为昭仪的诏书就颁布了。
后宫同时有两位昭仪也只有在隋唐以前才会出现。
自隋唐开始后宫制度重新完善位于九嫔之首的昭仪那就不可能有两个。
果然等册封苏倩为昭仪的诏书一经颁布后就有言官坐不住了。
弹劾的奏疏赵元佑没有批复直接驳回,当有言官们在朝堂批评皇帝不守祖宗礼法许后宫有两位昭仪,就连正在坐月子的皇后也在言官们的弹劾范围内。
皇后作为后宫之主明知昭仪为九嫔之首,只可有一人,后宫同时出现了两位昭仪,那就是执掌后宫的皇后失职。
赵元佑原本就是要利用后宫有两位昭仪这件事来试探一下言官们的态度,他对闹的最欢的几位言官那绝对没有手软。
太祖皇帝留下遗训不杀士大夫,所以哪怕言官们闹的再凶指着皇帝的鼻子骂娘了也不会有杀身之祸。
赵元佑自然不可能违背祖训去杀不懂事的言官,但是把他们贬官的权利自己还是有的。
几位闹的欢的言官直接被贬到了岭南或是琼崖这种鸟不拉屎的偏远地方做官去了。
仁宗朝也有言官被贬的,但没有一位言官被贬到偏远地方去。
那些被贬的言官们不仅仅是批评皇帝,或者对皇帝的后宫指手画脚,更多的是牵涉了其他问题。
而这次被新皇帝贬的几位言官就是单纯手伸的太长了。
这下满朝文武们彻底老实了,同时他们也意识到坐在龙椅上这位跟先皇仁宗那是完全不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