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奈浅笑的翻开资料,王晋越看,越忍不住想笑,最后直接开怀笑出了声:
“这苏轼实在是个人才!”
送资料的暗卫饶是经过多年专业的训练,也差点没绷住,为了保持高冷的杀人机器形象,只得迅速闪人了。
王晋笑够了,又去看苏轼的资料,不愧是苏怼怼,入朝为官三年,始终在官居六品到被贬为八品之间反复横跳。
反复横跳的原因很简单:这张爱怼人的嘴。
朝中的几大奸佞,诸如王晋、董卓、曹操、高俅、赵匡胤、和珅等等,就没有他没怼过的,没有他敢不敢怼,只有他想不想怼。
每次怼完高俅和他同阵营的人,苏轼就会被贬到八品,到了赵匡胤那边作妖,苏轼再怼,这一怼又官至六品了。
苏轼是按心情怼,这帮奸佞也是真的按心情提拔或者贬。
就是苏轼可能不知道,他每天吃的,都是丞相府的饭。
苏轼家里很落魄,可以说在当地都穷得出名,但是苏轼又很有才华,十岁作诗,十二岁写文章,文采斐然,笔法独特。
原身发现了这块美玉,也知道他落魄读不起书,甚至饭都快吃不起,就和当地的乡绅约定好了,王晋出钱,借乡绅的手去资助苏轼。
苏轼只知道自己满腹才华得一方官吏赏识,于是更刻苦读书,经那官吏举荐为官,却一直也得不到施展才华的机会。
因为原身太了解他的性格了,为人正直又洒脱不羁,骂人不会拐弯,上了朝堂,不得分分钟被那帮老东西当个乐子砍了?
还不如当个六品小官,每天只能写写奏折,虽然怼人还是不拐弯,而且谁都敢怼,但是至少能保住他的小脑袋不是?
苏轼是个很知恩图报的人,曾经好心给过他一口饭吃的,他都拿俸禄买了礼物去上门致谢,那乡绅尤甚。
要是让苏轼知道,昨天被他在奏折上怼的连人臣都不配当的王晋,才是实际上供他吃饭、读书,提拔他当官,还保他狗头的人,会是什么表情?
王晋忽然想召见苏轼了。
王晋派人去给苏轼传令,小厮刚走,就来了两个暗卫,不过有一个很特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