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已经能赚钱了,他打算多攒点钱,送弟弟去读书。
刘家二郎已经到了读书的年纪,现在成天就知道吃肉和玩,一点事儿都不懂,刘大郎打算赶早把弟弟送到私塾去。
御朝重读书,更重视科举,刘大郎希望弟弟有朝一日可以考取功名。
短短几个月他就明白了读书的好处,若不是姜棠,他们一家还指着父亲的俸禄和母亲祖母绣帕子赚的钱过活。
正是因为现在的日子好才知道有学问多么有用。
对刘大郎,姜棠也是拿着当晚辈的,世上不是只有读书科举一条路,慢慢学着就很好了。
姜棠想着春闱,却是因为另外一件事。
各地学子进京,是做生意的好时候。
不过书院那边的摊子就先别摆了,等过了春闱再说。
也省着那么多参加春闱的学子心里紧张,再吃小吃,弄得肚子不舒服。
三天而已,也就几两银子,钱先不赚。
姜棠觉得有些好笑,在侯府时每月月银就一两,现在,几两银子都是小钱了。
还是多赚钱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