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棠现在急着用豆腐,“我明儿让人过来一趟,把东西带过来,顺便教你们,今儿就先把文书签了可好,这儿可有人识字?”
周正明认识一些,不懂的就找隔壁管事问,在隔壁管事见证下签了文书,包括每日做豆腐不超过五板,湿红薯粉不超过五十斤,这样几家子分着做,确保有余力做自家的再拿去卖。
而其他的东西比如需要姜棠自己准备红薯和黄豆,庄户不能把方子另卖给别人也都写在了文书里。
会做豆腐和粉条的人不少,但也有人不会做,方子还是值点钱的。
文书签好,就去官府过了明路。
次日,姜棠让刘大郎过来教他们做粉条豆腐,一连用具都给准备好了,自己则是买了几块豆腐,在火锅店里试新菜。
火锅店一直只有帮工,没有厨子,这回还得请厨子。
她不想买下人,只能请人来,眼下信得过的人不好找,姜棠打算从铺子帮工里选两个,再请两个帮工,若是以后缺厨子,也有信得过的人。
姜棠这
回想做排骨土豆煲、鸡翅鸡爪煲、猪蹄黄豆煲,外加一个豆腐粉丝煲,为了生意,这几日就请各地考生过来吃饭,考生凭借路引文书可以每日过来不要钱吃一顿,到时候这里面的学生出个状元或是探花,她这煲的名字就可以叫做状元煲探花煲。
也算结个善缘。
厨娘的月银多,每月二两银子的工钱,若是做的好,日后还能涨。
不过最开始工钱也不能给太高,不然胃口就大了。
厨娘只管做菜和炖菜,调料酱汁姜棠自己弄,这样做着极其简单。把东西用砂锅铺好,然后用炉子慢慢地煲,做好了连着砂锅一块儿端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