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绍林顿时就来了兴趣,刚想开口问话。
就见周志新转头看着宋景昭坏笑道:“当然,宋兆兄跟我们可不能比,他表舅可是他们县里的首富老爷,到时候肯定会帮他打点好的。”
宋景昭一时哑言。
就像周志新说的,普通人靠读书出头简直难如登天,沈元夫子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但也不是毫无出路。
杨绍林意外地看了宋景昭一眼,转头看着周志新问道:“你说的是真的吗?”
周志新一愣,“当然是真的啊!宋兆兄昨天来报道的时候,坐的马车都是小紫檀打造的呢,看上去可气派了!”
“我说的不是这个。”杨绍林眉头不见微一皱,总觉得这周志新有些不靠谱。
周志新很快明白他的意思了,“当然啊,不信你问景昭兄,那沈秀才就是他们县的。”
杨绍林闻言,再次转眸看向宋景昭。
“确实。”宋景昭点点头,“我与沈夫子乃是旧相识,我曾受过他的指点,他确实连续三年落榜,但是……”
他说到一半犹豫了起来,眉头微微拧起。
“但是什么?”邹文康好奇地追问。
“穷人读书也并不是真的没有出路。”宋景昭沉思半晌,目光扫过寝室三人,别有深意地轻声道:“沈夫子的才华是得到赏识的,有人曾承诺为他打点好,只是他拒绝了那人的好意……”
“哎哟,这不是傻子吗?”周志新深感惋惜,“这怎么还放着大好的前程不要,要回家种地啊!”
杨绍林并不这样觉得,反而敏锐地捕捉到了什么,蹙眉追问道:“你知道提出愿意为他打点的人是什么身份吗?”
“朝廷官员,还是京城的。”宋景昭诚然点头,见周志新和邹文康同时一愣,杨绍林则一脸‘果然如此’的表情,想了想继续道:“其实朝中官员都会关注各地乡试,从中选拔优秀人才暗中培养,以便日后成为他们的左膀右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