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律令的学习,别说律令,就连讼学目前可都没有任何限制,百姓皆可学,还有各种有关律令的书本出售。
这也是在战乱时,摸索出来的一些经验。
宋朝统治者认为,若是读书人都通晓律令,一旦发生战乱,官府失效,中央又鞭长莫及,这些人就能够站出来,继续维持地方安定,使得律法能够延续。
但是律学只是国子监一门必学的课程,但如果专门为此设馆,就是要走向专业化。
这显然是非常合理的。
律学单单作为一门课程,能够学到的只是很基础的知识,但其实律学是博大精深的,也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问,单就实用性而言,甚至要高于儒学。
宋神宗是非常爽快地批准了。
王安石吃醋了,不行,我也要。
司马光司法改革,他可以设一个学馆专门培养这方面的人才。
那我财政改革,我也要培养这方面的人才,他要求在国子监设立算学馆。
这顿时引来不少的鄙视。
当初谈论这个问题是,你口口声声说的是医学,结果这一转头,就变成算学。
真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他们都知道王安石的算学,不是简单的算数,而是要学习理财之道,而他的理财之道,本来在朝中就不太受欢迎。
不少大臣立刻表示反对。
但他们心里都清楚,他们的反对,起不了太大的作用,赵顼怎么也得一碗水端平,不可能批了司马光的,不批王安石的。
赵顼也是很轻松地就给批了,完全没有任何压力。
虽然这不是什么大事,但是这使得朝中的争斗,开始出现一丝丝变化,就是从打到对方,而变成一种竞赛模式。
因为经过那场官司,已经明确司法可监督新法,但是目前的法是基于权,你若变强,我就要变得更强,否则的话,我怎么去监督你,反之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