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场的众人迟早都会知道。
况且,他如今上了祭台,难道不得自报家门?
而一旁的李淳风见皇帝只是稍起疑惑,而后便一副了然之意,心下也是有些好奇,便向皇帝询问了一句,“陛下成竹于胸,可是知道这位先生的来历?”
李淳风作为当世人教在人间的代言人,自然认得子舆先生,原本他还想要向陛下介绍一二,但如今看来.不如自己垫上一句话,让陛下道出这位先生的来历。
“哈哈哈哈——”李世民闻言笑了几声,而后向着群臣说道:“这位先生想必不是旁人,正是御弟此前提过的那一位,自火云洞中下凡而来,在西方立学传道的子舆先生。”
儒门有两位子舆先生,一位是孟子,另一位则是曾子。
但不论是哪一位,都足以让大唐的儒生们为之疯狂。
“小可曾参,见过圣佛。”
哗——
祭台之下,群臣当即就不淡定了,尤其是那些在朝中司职的大儒们,若非此刻是在慈恩寺中参加唯识宗的开宗大典,这会儿已经要上去拜见“祖师”了。
当年孔圣门下号称七十二贤人,可能够一同跟去火云洞的也绝对不多而这位子舆先生,也绝非依靠孔圣的荫庇,他能飞升火云洞完全是依凭自己的学问与修为。
子舆先生一向是最为谦逊的,他的同门师兄子贡,就曾评价过:“满而不盈,实而如虚,过之如不及,先王难之;博无不学,其貌恭,其德敦;其言于人也,无所不信;其骄大人也,常以浩浩,是曾参之行也。”
子贡是孔圣门下“十哲”之一,而曾参虽然不在其列,但其学问与地位,在儒门之中也绝不在“十哲”之下。
孔圣的嫡孙子思,也是跟在曾子身边学习,全凭曾子的悉心教诲,才能学有所成.而后的另一位儒门大贤孟子,则是学于子思一脉。
如今盛传之儒门孔孟之道,自然离不开曾子的继承与发扬,也可见曾子在儒门之中,实是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现下又是他在人间传道,甚至将儒门学堂都开去了天竺国.恐怕将来曾子的声名还会更为盛传。
李世民也没有见过这位先生,但他这也不妨碍他猜出曾子的身份毕竟在这人间能让自家御弟亲自发了请柬,见面之后还是如此客气的儒生,也就只此一位了。
当日御弟提起这位先生大名的时候,李世民心中只有一个想法.得把人从西方请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