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氏垂下眼,轻声问:“比如呢?”
“合理的税收?为官制度…”程叙言有些纠结,这些都是在系统里学习时听来的,可是他并不是很能理解,那些东西离他太远了。
待程叙言一顿磕巴应答后,陆氏不置可否,她点了点桌面:“邦有道,谷。”
“邦.无道,谷…”程叙言见陆氏神色平静,就知道自己猜对了,顺着背下去。
这是《论语·宪问篇》的内容,通篇字数并不多,但是其中涉及到诸多春秋战国名人,由此衍生的典故,需要逐字逐句的理解,否则背了也是茫然。
陆氏对这篇内容忘了不少,她起身去书柜抽出论语。
其中典故之多,例如桓公杀公子纠,卫灵公无道却未亡,陈成子杀齐简公等等。
更让人头疼的是,“子击磬于卫”一段又引用《诗经·卫风》内容。其中“高宗谅阴,三年不言”则是《尚书》内容,延伸出问答。
而《诗经》《尚书》则是五经的内容,程叙言还没学到那里去。
陆氏快速浏览一遍,各种典故都让她如身陷浆糊。由宪问篇更衍生出后世名句,以德报怨何以报德。
程叙言背完之后大概回答了一遍释义,于是陆氏问他:“可了解陈成子弑简公,孔子沐浴而朝。”
“鲁哀公十四年,齐国大夫陈恒弑君……”战国时候的人名以及其所属的国家和时间很不好记,程叙言有时候会记混。
而由这件事引发的是孔子请求鲁哀公出兵齐国讨伐贼子。然而鲁哀公告夫三子,于是又涉及到鲁国朝内的权力把控势力,以及鲁国出兵会有什么利益。同时又要提一句当时的政治环境,孔子彼时退下来,空有名无实权,他在国家大事上提出建议,违背“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的规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