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促成欧阳坚屡次向王援朝提出到基层,王援朝以为是年轻人的野心,却不想欧阳坚心中其实是害怕,想早些离开。
可惜他认识得太晚了,或者以前一直不敢承认。
他在云阳就慢慢疏远王援朝和他那伙人,尤其是到了文化后,他甚至在一些政策、工作上,刻意表现得跟以前王援朝遗留的施政纲领背道而驰。
这两年,除了节庆,他基本不主动跟王援朝联系,也很少参与那个圈子的应酬,他自己觉得,他跟王援朝的关系应该恢复到了正常、普通的工作关系,可是从几天前接到王援朝电话那一刻,他才发现,自己实在太天真了。
无论他如何做如何想,在别人眼中,他就是王援朝一伙,他的身上打着鲜明的烙印,永远无法切割。
这实在太悲哀了。
他那天晚上在歌城的包房里对杨中说,他不如杨中命好。
这一直是他隐藏在心里的痛苦和无奈。
秦相李斯曾云,诟莫大于卑贱,悲莫甚于穷困。像他这种毫无背景的穷孩子,要想出人头地,就必须得走“捷径”,不能像杨中那样从容而稳妥地前进,他选择了,就得承受。
可是这代价到底多大呢?
他不敢想。
手机响了,他看了来电是杨中。
这不是必须要接的电话,但他想接。
“欧阳兄,我想问你现在在哪里?”
“办公室。”
“一直都在?”
“一直。”
“欧阳兄,你考虑过什么是生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