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公府门前下马车,元若甫跨过门房。
旁边小厮笑脸迎上来问候一声,他也不故意给人难堪,转头回了句“辛苦”,其他不多说。
夕照落日,他主仆二人经过大伯家的院前,听见些低沉的妇人说话声。
元若甫不觉停住步子,朝院门口多看了两眼。
按理说堂哥这回县试得了第二,如此大事,要放在寻常人家,多半是要欢天喜地了,可在国公府里,竟然连一盏灯笼都不配挂,冷冷清清的,惹人唏嘘。
这便是高门对嫡长孙的严苛之处,万事都要争第一。
正想着,院门推开,从里面出来几抹熟悉的身影。
素衣罗裙的李氏走在最前,而跟在最后的,正是元若甫的嫡祖母宋氏。
前几日,嫡祖母让刘嬷嬷送了雪梨,元若甫还记着这份人情,平日难得碰面,今晚遇见了,他自然要循着礼数,跟祖母道声谢。
谁知他刚一走近,就叫李氏盯上,那妇人的一双眸子瞪圆,眼底写满明晃晃的恨意。
若不是旁边丫鬟拉住她,恐怕已经冲上来,甩他一耳光。
“三哥儿?刚散学了吧。”
宋氏满面笑意的样子,看似和善,却比李氏明面上的恨,更叫元若甫警惕。
但元若甫面上没显情绪,只顺着宋氏回话。
随后宋氏又问他,今年的春衣做了没,够不够穿,叫他给赵氏带个话,明日过去主屋挑布料。
这些关怀,听在不知情人的耳中,当真要以为他祖孙两人相处得多亲密。
元若甫敛住思绪,谢过宋氏,便向宋氏、李氏告了别,踩着夕阳,往清荷院回去。
等人走远了,李氏的脾气立刻就压不住,言辞直白地问起婆母:为何要对一个庶出小子那般客气?还要请赵氏来挑布料?用不完,送给丫鬟,都不会给他们家!
宋氏停下把玩佛珠的手,细眉也拧到一起,觑着李氏,“好好收一收性子吧!”
李氏顿时哑了口。
见她冷静了点,宋氏语气稍微一软,听起来和气不少,“显哥儿明日进贡院,盼着他好好发挥吧。既然梦见老三家的要害他,就利用自己的长处,光明磊落地去赢老三家,不好么?把心思浪费在无用之处,不停败坏国公府的名声,惹老爷生气,往后,我都护不了你们。”
这回三清庙闹出的荒唐,把元居正气到一整天没吃一口东西,第二日也没上朝,直把宋氏吓了个够呛,赶紧让人送了冰糖和雪梨去清荷院,就想着给大儿子一家好好善后。
幸好老三家的也算好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