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听这话,老大武士棱和老二武士逸一脸阴沉,兄弟二人已经因为这件事舍下兄长的脸面跟武士彟谈过很多次,可是每次武士彟总是老生常谈,说着不合适那不合适,可是兄弟二人眼看着周边很多陇西世族家的孩子都有了身份,就感觉武士彟是因为胆小怕事在敷衍自己的兄长。
老大武士棱缓和了一下说到:“老三,我还有一事想要告诉你,其实我已经安排好了这些事情,只是需要你同意就好了。”
武士棱眼看着武士彟不管事情,就想自己寻人安排这些事情,那人其实是太子的门客,在私下专门为太子拉拢一些世族,武家有武士彟在,是皇上李渊很看重的一位大臣,也是太子很重视的一股朝堂力量,在拉拢武家的过程中就跟武士棱一拍即合,各取所需,现在只需要武士彟在朝上表达对太子的支持。
武士彟不曾想自己的兄长居然作出了这样的事情,自己千防万防,害怕自己的家人被人利用,甚至不顾自己孩子的感受拒绝他们跟大臣们的孩子有来往,却没想到自家的兄长作出了这样的事情。
武家兄弟不太明白朝堂的形势,对政事有一些小世家特有的局限和狭隘,认为太子为正统,承继皇位是顺其自然地事情,完全不理解武士彟对于朝上的担忧,完全是杞人忧天,现在看武士彟还是犹豫不定的态度,甚至还有一些埋怨自己的样子,便怒从心来,自己作为兄长,三番五次的找他谈这件事情,甚至自己做好这件事情,武士彟都没有一个明确地答复,自己这么劳心费力地是为什么,还不是为了整个武家,还反过来被埋怨,真实好心喂了驴肝肺,一气之下就想问出武士彟到底是个什么意思。
武士彟是真的不想在这乱局中做什么事情,万一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到时候后悔都来不及,所以还是回复这些事情再议吧。
武家兄弟一看还是这样,更加气不打一处来,站起身来直接说:“既然是再议,那四弟到了再议的时候再叫我们吧,现在我家中还有事,不便在这里耽误时间,先告辞了”,说完起身就要离开,武家小辈们一看这样也不知道该做什么。
这时武家老三只能劝说:“大哥二哥,今天是来为四弟的女儿过百日宴的,其他的事情且以后再商议吧。”
这时杨氏也正好把孩子抱出来,结果武家兄弟一看见杨氏,就想起来杨氏对自家兄弟的挑拨离间,一声冷哼就真的走了,武怀运、武惟良一阵不知所措后也跟着离开了,一场宴席不欢而散,只有武家老三留了下来。
武家老三武士让自己本身是一个私塾的教书先生,就比较的淡泊名利,再加上本身身体并不是太好,也就没有那么多的得失心,所以平时跟武士彟的关系反而比较好,武士彟小时候很多知识还是跟自己的三哥学的,所以有很多事情也喜欢跟武士让沟通。
虽然宴席不欢而散,但众人还得继续吃饭不是,武士让长叹一声:“且随他们去吧”。接着就对杨氏说:“我看看这孩子,你瞧这小模小样,这好看的小眼睛,可真的跟你们夫妇一样啊。”
杨氏笑着说:“士彟也是这么认为的”。
武士让说着就从自己的怀里拿出了一件布包着的东西,说着:“孩子的百日宴我不能空手而来,这是我给孩子的礼物,也是给你们夫妇的。”打开是一面铜镜。
(铜镜在唐代被赋予了多种社会功能,因为其兼具美观实用等价值,是当时王公贵族、亲朋好友之间馈赠比较常见的礼品,延续到后来便成为了一种社会习俗。这种习俗发展到唐玄宗时期,就成为了一种定式。据《唐书》「千秋节·礼乐志》记载,八月五日是唐玄宗的生日,这天也被定为「千秋节」又被称为千秋金鉴节」,群臣会献上美酒和铜镜祝寿,或作为互赠的礼物,唐玄宗也会在千秋节赠群臣以铜镜,以示圣恩。
武士让这次用来做礼物的铜镜是一面宝相花铜镜,也是很有寓意的,铜镜本来就有吉祥如意的含义,再者,杨氏有礼佛的习惯,宝相花铜镜也是有一些佛家含义的,另外,铜镜在古代也是代表爱情的信物,是花好月圆、爱情美满的象征,还有就是铜镜大多是圆形的,也有圆满,团圆之意,并且在古代民俗中,铜镜也是驱邪的法器,所以一面铜镜对于武士彟夫妇来说是很好的礼品了,更加巧合的是宝相花是佛教的称呼,老百姓把宝相花称作牡丹花,杨氏的名字也叫牡丹,杨氏最喜欢的花就是牡丹花,(洛阳牡丹花的伏笔由来)看得出自己的三哥是用了心准备的,两个人都很开心,就把铜镜放在了女儿的襁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