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行开题报告的教室外,常烟和戚晓晓凑在一起取暖,夹夹索索地靠着暖宝宝才不至于变成冰棍。
昂首阔步走进去又垂头丧气踱步出来的占绝大多数,研究生的开题往往是第一大难关,所有在夜里形成的自以为拍案叫绝的想法,都会在这时候被批的一文不值。
常烟排在戚晓晓前面,被叫到名字的时候,她双手“嗖”的收紧,疼的好友嗷嗷叫唤。
开题导师除了设计专业的三位教授,还从美术系和艺术品营销系叫来了两位,最最不好说话的两位。
尤其是营销课的老师,常烟见到他就腿肚子发软,想当年她本科选公共课的时候,被这位老师白胖的形象所蒙骗,经历了人生中唯一一次的补考,自那之后看见艺术品三个字就想吐。
“各位,各位老师好,我这次的设计名字叫作……”
她磕磕绊绊的展示着提前做好的PPT,好在几位老师看在杨老的面子上,没有打断,反而很认真地倾听。
这种态度给予常烟莫大的鼓舞,她屏气凝神,越讲越顺利,甚至兴趣盎然的模拟了一遍法国结的刺绣手法,美术系的女老师颇为感兴趣的站起来观摩一番,不着痕迹地点了点头。
她有天赋,也愿意努力,杨老对她今天的表现格外满意,带头提了几个修改意见,便直接放行了。
过程顺利,结果也是好的,常烟心满意足地鞠了个躬,便脚步轻盈地离开。
外面是戚晓晓焦急的等待,见到她脸上的笑容,立马放下心来,大手大脚的拍了常烟一下,“我就说你可以嘛。”
楼道里熙熙攘攘,除了其他几个教室里上课的本科学生,便剩下他们这批来开题的研究生,赶上这天天气不好,外面呼呼的刮着北风,顺着不严实的窗子吹进来,令人汗毛直立。
戚晓晓进去有一会儿,常烟才忽然想起,自己手机一直都是静音的。
她的手机只存了有数的几个号码,以前戚晓晓天天跟她腻在一起,无从提起用通话找她;木真更是避她如避瘟神,自然不可能心血来潮打个电话。
所以她经常把手机静音,大多数都是兼职之后忘记调回来,左右无人惦记她,更不需要等谁的消息。
只是今时不同往日,自从领了结婚证,常烟就希望自己能作一名称职的妻子,虽然她有的很少,但希望能给则给,别让连迟一头热。
毕竟热水放在那,你不去喝,它早晚也会变凉。
她掏出手机看了眼,果不其然上面有四五个未接来电,眼皮跳了跳便连忙回过去,忙音不过两声,就立马被人接起。
“为什么不接电话?”
“我刚才静音了。”
质问和解释的声音撞了个正着,两人的异口同声将紧张气氛冲散了许多,常烟贴墙根站着,虽然不是视频,但笔直的小学生认错姿势她仍做了个全套。
连迟静了静,继续道,“我在你们学校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