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连裤腰带勒都不需要了,多好呀,可是能行吗?绝对不行!再说芯片要“高良品率”,难道制造核武器就允许“低良品率”。
这都是什么狗屁的逻辑。
产品出来慢了。
竞争对手的更高阶产品面世,自己产品要么失去市场,要么价格大幅下降,出现严重亏损,产品及时研制出来了,不能量产或良品率过低,导致成本过高,同样会亏损。
第一名获取丰厚利润。
第二名可能连生存都很难,芯片行业非常残酷,有人说,搞“两弹一星”那样动用国家资源。
不怕亏损。
放眼长远持续不断投入。
总有一天会成功,“两弹一星”早半年,晚半年无关紧要,只要研制出来了就算成功了,投入的资源也是一次性的,芯片投入动辄几十亿甚至几百亿米元,实验室成功、量产、时间这三个条件,只要有一个不满足,就无法产生利润。
就意味着失败。
更残酷的是,在摩尔定律驱使下,失败者接下来还要站在,一次比一次高的平台上,与优胜者竞争。
如果不能自我造血。
每一轮竞赛。
都依赖外部投入的话,财政也好资本市场也好,都将面临一个无底洞,这与“两弹一星”那种,一次性资源消耗,是完全不同的,长期片面的宣传夸大了“两弹一星”成功中的主观因素,忽略了其客观原因。
“两弹一星”成功。
当然离不开举国支持,更离不开奉献精神,但它没有变成大炼钢铁那样的悲剧、闹剧,是因为它具有了成功的客观条件。
“两弹一星”是奇迹。
但同样符合常理。
它的成功的客观因素有:一是前期苏联的支持,二是不断吸取当时的外部成果,不是封闭的产物,三是参与者的素质非常高,受表彰的23位功勋科学家中,21位有海外留学经历,其中16人拥有博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