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凌寒的这条命令,下面的师长、旅长一开始还闹了点意见,后来被朱老大知道了,一封电报过去,把那些师长、旅长好好训了一顿。
朱老大在电报里说的很明白,大战马上就要开始,让没训练完的新兵上战场,是对那些新兵的不负责任,是在蔑视生命,独立军不需要这种踏着士兵尸骨立功,把士兵当做炮灰的人。
同时,朱老大还说了,你们那些认为把你们好不容易招收上来的新兵,一家伙全给拿走了的,就一定敢说,自己负责的防区,不会出现任何纰漏?
万一到时候被鬼子攻破了阵地,还不是需要其他的兄弟部队前去救援?
因此,二当家的把所有新兵全部集中起来的做法,是完全正确的。
接到朱老大这封电报,那些之前还在咋咋呼呼的师长、旅长,全部老实了,乖乖的把手里那些刚入伍的新兵交了出来,由姜天竹派出的编练司令部人员统一接收。
在此期间,凌寒一直没有再发声,而是把自己关在屋子里,整天对着地图,思考着整个战局的布置。
这一天,正在屋里考虑接下来的行动计划的凌寒,被朱老大招呼到了军部,有事跟他商量。
来到军部之后,凌寒意外的看到了之前一直在忙着指挥搬运物资的后勤部王部长。
老王自从过完年之后,就离开了军部,马不停蹄的周转在潍县、淄博、济南、高密、招远等地方,指挥着把上次战役缴获的各种物资集中、分配下去。
同时,还要督促兵工厂那边,尽快修复那些在战火中受损的枪炮、器械、车辆。
为此,兵工厂特意成立了一个专门的维修部,由王超兼任部长,主持各种器具的维修工作。
尤其是从昌乐废墟中扒出来的那些火炮、坦克、装甲车什么的,都需要尽快完成修复,交付前线部队使用,补满他们编制当中的武器缺口。
现在,老王回到军部,那就代表着这项工作已经步入正轨了。
在这大战即将来临的时刻,这也算是一个不大不小的好消息了。
看到凌寒进来,坐在上首的朱老大一招手:“老二,过来,老王回来了,咱们来听取一下上次战役具体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