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最难猜测,也许能做到,也许做不到。”冯怡道。
王宣想起他同李进调教孙玉的事,就觉得好笑,“我们三人在地下室时,孙玉提出他又要纳一房新妾,被李进一通教训,说他,‘喜新厌旧的人没安全感,没责任感,是一个不值得信任的人。要是我为丞相,你这样的人,我不会重用。’”
冯怡忍不住哈哈笑了起来,李进在前世可是纳了小妾的,是他娘为他纳了两个年轻能生养的小妾。
冯怡很好奇,她要看今生,李进会不会再纳小妾生子。
王宣也笑了一会,又道:“孙玉好奇问我,‘我们王氏家族为何不准纳妾?多子多福不好吗?’”
“我对他说,‘我们王氏家族的男子不纳妾的原因多,一个讲究的家族,生下庶子后,让庶子吃苦遭人白眼,不如不生。再说,纳妾后,妻妾相争会生出很多事来。”
“孙玉也听进去了,点头说,‘庶子的确活得累,不如不生。’”
冯怡点头,道:“孙府有不少庶子,见孙玉像是老鼠见了猫一样。”
冯怡同王宣交谈后,她决定给孙玉一个机会,他要有本事得到元娘的心,能好好珍惜元娘,心疼元娘,她就说服高阳侯府结下这一门亲。
第二天,百官们在一起议了朝事后,各自散开办差。
刘丞相留下冯怡,“大将军,有事需要我们共同决断。”
“好。”冯怡坐着没起身,等着刘丞相说话。
官员们退出去后,刘丞相提出,“今年是三年一次,百官进行考评升降的时间,官员的调配上,大将军有什么建议?”
“官员的考评,由丞相同中书门下的官员商议后决定便是。”冯怡笑道。
“王开大人的差事,大将军你看怎么办?”刘丞相有些为难,三司使很重要,王开一直不当差,会影响很多差事的办理。
冯怡想了一下道:“将李进调到三司使为副职,先带着官员们办差。”
王开在家里对大家公开表示过,“我不会再出去当差,我要在家带大孙子,教他文武之学。”
太夫人点头同意,“将旭儿教好才是最重要的事。”
冯怡知道,自从王开装病不接皇上圣旨后,他就不会再出仕为官了。
“以后呢?”刘丞相焦虑,这不是长久之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