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只是送个蒸糕,并等万氏盛了一盘蒸包子的功夫,赵元仪就把自家的情况说了个七七八八。
当然,万氏也不是一味的套话,她也介绍了一下自家的情况。
“我夫君姓郑,在白云书院教书。”
“我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长子也在书院读书,女儿和小儿子是龙凤胎,今年刚满七岁!”
“我平时都在家,你家婶娘若是得闲了,可以来我家寻我聊天……”
万氏热情的做出了邀约,发出了积极交往的信号。
赵元仪赶忙答应着,然后捧着一盘包子便回到了家。
“没想到,隔壁的顾娘子还是个节妇!”
望着赵元仪的背影,万氏轻声说了一句。
刚才她可是见过顾氏的,那么年轻、那么美,却愿意为亡夫守节,着实难得。
或许病弱了些,或许不够能干,但只这份心性就足以让人敬重。
“阿娘,蒸糕真好吃!”
七岁的小女娃儿,拿着切好的红枣糯米糕,一边吃着一边夸奖。
“当然好吃了!人家用料扎实,干活儿也仔细!”
万氏从赵元仪口中套了话,知道这蒸糕是赵元仪这个小姑娘做的。
然后,万氏就暗自打量了赵元仪一番:
头发梳得整整齐齐,衣服洗得干干净净,指甲缝里没有污渍,也没有随便吐痰、擤鼻涕等不良习惯。
做饭的人这般干净利索,做出来的东西,也能让人放心吃。
若赵元仪不够注意卫生,万氏会把东西收下,但绝不会让儿女们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