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沐风话音刚落,勤政殿内窃窃私语之声骤起,数百名大臣们都嗅到了八卦的味道,兴奋不已。唯有淯王立于太子身侧,面若冰霜,心烦意乱。他未想到自己这几日忙着在朝中安插官员,岑沐风却抓住这个空挡打了如此漂亮的翻身仗。
岑沐风说着起身给太子呈上了一卷圣旨。太子展开圣旨看完露出微笑道:“巧了,三妹讨的也是这个赏赐。本宫自然要成全有情人,不过沈公,你的意思?”
沈时耘回道:“裕桢公主与岑大人情投意合,臣已将此事禀明圣上,已获圣上首肯。至于臣,收了雍璘侯府用迁云涤墨苑作的聘礼,自然再无反悔之说。”沈时耘如是说了,才觉得面子上比较过得去。他话音刚落,大殿上又哗然一片。拿迁云涤墨苑作聘礼,这恐怕是东原下聘的巅峰了。
太子:“那本宫更无反对之理了。即刻宣旨。”太子说罢便把圣旨递给在一旁伺候的李公公。李公公随即宣读:“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裕桢公主风华绝代,才情无双,德裕万民。今公主及笄,适婚嫁之时。
闻雍璘侯独子岑沐风谦谦君子,才高德厚,仪表堂堂。与公主两情相悦,堪为绝配。
特赐婚裕桢公主与岑沐风二人,由钦天监择吉日完婚。
钦此。”
李公公宣读完圣旨,岑沐风跪谢圣恩并领旨。钦天监监正渠志青也跪下领旨道:“臣即刻去办。”
郭瑞英:“礼部当尽快着手准备裕桢公主婚典事宜。”
太子满意地点点头又问道:“岑爱卿,你所求另一事是?”
岑沐风:“臣斗胆请旨招安东南海匪。东南沿海一带海匪横行,但最大的帮派为净海帮和海权帮。净海帮原有匪徒三万人,海权帮原有两万余人。因两帮内斗,耗泻甚众,如今两帮加在一起仅有两万多人。两帮派唯一继承人已经成婚,两帮派实际已合二为一。海权帮少主白珞琛、净海帮少主夏书珣均为海防军收服两帮派海匪立下汗马功劳。此二人皆有归顺朝廷,扶帮派走正道之强烈愿望。此时正是朝廷招安的好时机。若予招安,不仅可使两万多海匪走上正途为我所用,亦能在东南沿海一带彰显圣上庇佑百姓之仁德,更能感召更多小帮小派的海匪改邪归正,做回良民,可谓百利而无一害。望殿下和诸位大人们予以考虑。”
太子:“叶总督,叶府丞,你二人何意见?”
叶修年:“岑大人所言极是。老臣深表赞同。”
叶咏音:“招安才可彻底稳定海匪帮派,一劳永逸。臣亦赞同。”
太子:“诸位爱卿?”
户部尚书季维理:“臣亦赞同招安。只是这招安所需银两甚多,从何处出?”
淯王:“无需朝廷下拨银两。裕桢公主走闽州一趟,已经把当地情况了解清楚,拟订了详细的招安方案。简要说,便是这海权帮原靠贩卖私盐起家,制盐、贩卖盐十分在行。可将郑家持有的贩卖官盐的份额交由他们经营。”
淯王解释完,群臣均表示赞同。淯王也算是对沈慕瑶有个交代。
太子:“那此事便准了。海权帮,净海帮,两帮合而为一,不若赐名宁海帮。召夏书珣、白珞琛进京,与户部尽快商定宁海帮安置方案。”
季维理:“臣遵旨。”
太子:“接下来不若讨论下对裕国公的赏赐。此次清除景王叛党,沈公居功至伟。”
沈时耘:“圣上待沈家恩重如山,老臣为朝廷效力理所应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不求任何赏赐。”
太子:“好一个为朝廷效力理所应当。沈公真是高风亮节,堪称众臣表率。只不过,当下朝局初定,乱像尤在,唯有沈公德高望重可坐镇丞相之位。奈何本宫多次恳求,沈公均婉拒之。恐是本宫面子不够大,不若众卿家替本宫劝劝沈国公?”婉拒之,是太子给沈时耘留了面子了。太子几次请沈时耘出任丞相时,沈公的回答明明是:打死也不当!
第一个跪下的是郭瑞英,沈时耘任了丞相他多半会升任礼部尚书了。郭瑞英跪下道:“乱局初定,恳请沈公为相,领百官效忠朝廷,匡世济民!”
众臣皆跟着跪了下来齐声道:“恳请沈公为相,领百官效忠朝廷,匡世济民!”
太子这是把沈时耘架在火上烤了,他再拒绝就是太不把朝廷当回事了。沈时耘心底叹了口气,本想告老还乡远离纷争,没成想一把年纪竟还干成了丞相,好日子是一去不复返了。沈时耘亦跪下叩首道:“老臣蒙圣上、殿下厚爱,蒙众臣信赖。定不负所望,领百官,兴东原!”
大朝会毕,沈公拜相并觅得佳婿,沈时耘不知道这算不算是双喜临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