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说,这图十两收的,您看着给个价,人不知道,不见了。
“这图我二十两银入了。不过,还烦请掌柜帮我找找人。若人有消息,我必有重谢。”苏阑之越看越觉着这图,像是草稿。
这东西让她第一时间想起的便是自己前世历史上有名的《水经》。不过那是书,不是画,可若这个狂生,正在编写一部这世间的水经呢?
古人言,因水以证地。
可见水系流域对于农耕社会的影响。这很重要,我们华夏文明,治世治人,可以说是从治水开始的。
“姑娘喜好,确实与旁人不同。接下来几样,可还要再瞧瞧?”掌柜笑着应下,指了指那几个木匣。
“看看吧,我想看。”苏珑不懂为什么自己这个四妹妹喜欢这么个古怪的画,但是不妨碍她好奇木匣子有什么。
“姑娘请看。这是从西南番邦之国身毒,得来的老山檀木里车出的珠子,共一十八颗,坠的这颗是象牙雕刻的瑞兽。姑娘说好风雅物,便取出来给姑娘过过眼。”
檀木香珠手串。算不上多精贵,但是自带甜香,倒是苏阑之心动。
“这是桃红琉璃盏。您看这色,艳若春桃,似冰似玉,流光溢彩,乃锦州官窑所出。近几年也就得这么一套。”
琉璃盏,其实就是玻璃碗。但是古法琉璃和后世的玻璃又不是一样的东西。它是个青铜器副产品,意外烧制所得。
琉璃石也称五色石,因烧制时夹杂了金属矿质所以呈现不一样的色泽。
不过,像这样桃红夭夭的色彩,在当下的工艺水平中来说的确属于顶尖了。又能做到像眼前这只,色如彩墨般的透变魁彩,更显尤为难得。
苏珑就爱不释手:“四妹妹,这个真好看哇~夏日用这盏吃冰酪,看着都凉快。”
苏阑之也觉着好看,便对掌柜道:“这手串和这琉璃盏怎么出?”
“手串百银,琉璃盏五十金。”
好家伙,一个碗要五百两银,能换千石谷子。
这才叫豪奢啊!
一个农民种一亩地,省吃俭用种十辈子也换不来一只碗。这世道,真是可笑。
有人求五钱续命,有人散百金得欢,这便是这个时代的贫富之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