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少谦也是极为自谦,他知道皇帝是在保护自己。
本身他就已经官居少保,暂代大将军一职,又统率着大汉仅有的五万禁军,如果功劳再高,可就难封赏了。
统兵大将怕功劳不够多,又怕功劳太多。
现在大汉才刚有点起势的苗头,后面还要北逐东胡,还于旧都,仗还多着。
次次居功,最后功高震主可就完蛋了。
就算皇帝放心,也堵不住朝中文武的嘴。
君不见廉老将军当年是怎么辞官隐退的?
能在大汉危难之时,以七十高龄亲赴战阵,哪会因为胜少败多,见回天无力就辞官!
反倒是典褚这种皇帝身边的近卫将领,功劳稍微高一些也无妨,毕竟不用统兵在外,涉及到的朝堂斗争,也就少一些。
“好了,岳少保可居次席。”
刘恪笑着,与岳少谦对饮一杯。
岳少谦功劳再大,他也不会心生忌惮。
毕竟再怎么说,自己都算是驴上皇帝了,这么点气魄还是有的。
功勋、威望,都压得住。
怕就怕其他人嫉妒,暗地里下绊子。
主战派的岳少谦,在朝中可没什么同党,与之相反,朝廷里主和、主降的一大堆。
在手中可用之人不够多的情况下,刘恪也不得不平衡朝堂多方势力。
为什么看重《治安疏》?
也是想着招揽那些出身低微、不得志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