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出身世家的大臣立即出列,反驳道:
“此疏名为《治民疏》实则不过是借“治民”一词,追名逐利,以为扬名罢了!”
“这是何人所奏?!陛下若是以此行事,只是送其一世美名,于社稷无用!”
没毛病啊,这个大臣分析的还挺对。
刘恪不仅知道写奏疏的人,是为了追名逐利,还知道那人就是图这一世美名来保命。
可这重要吗?
他要的只是治民疏的内容!
一个打击世家贵族的借口!
一个光明正大捞钱捞粮的理由!
阳光斜斜照入殿中,能看得见空气中漂浮的尘埃,刘恪环视一周,沉声道:
“你们都是先帝老臣,先帝真的没有被你们蒙蔽吗?”
大臣们齐呼:“陛下明鉴,我等俱是一心为汉!”
杨仲出列,他就是世家贵族出身,而且是门阀中的门阀。
当年力主南迁,原因之一,便是因为吴郡杨氏,在南方有势力有人脉。
要不怎么连箫元常,都是其门生故吏?
五朝老臣,可不只是活得久,人脉背景相当复杂。
“《治民疏》确实是金玉良言。”
他先做出了肯定的回答,随后话锋一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