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伏甲做思索状,道:
“这么看来,大汉如果以琼州据守,力抗东胡,少说也还能再苟且三年。”
杨仲伸手比出五指:
“少则五年。”
“攘外必先安内,以东胡目前的情况,大可汗会与大汉求和。”
“那......”
陈伏甲试探着问道:“那咱们要答应吗?”
杨仲笑了两声:“不是咱们答不答应,答不答应,得看陛下的意思。”
陈伏甲并没有将此事放在心上。
之前的情况,是要么当狼要么当狗,基本没有求和的机会,皇帝才能领兵出战。
如果东胡一方主动求和,甚至在妥协中让出部分利益,即便皇帝不答应,朝中大臣多半也有心思。
说不准军心也会思动,毕竟只要言和,那些上了年纪的士卒,就有了归乡的可能。
而且在陈伏甲看来,根本不用即便。
这种情况下,但凡皇帝有点脑子,都会答应。
不答应,难道真要用一州之地反攻天下?
反倒是答应了,便可以修生养息,甚至与东胡约好,大汉出海,往南走走出一片天地。
以皇帝表现出的能力,未尝不能在海外做出一番成就。
“伏甲。”
杨仲的声音将陈伏甲从思绪中拉回:
“请老师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