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宴动了动嘴,想要叮嘱些什么。
姜笙突然停下步伐,“清点只是知道有谁,但不代表我们就要雇她们干活,姑姑一定要说清楚。”
开作坊是为了多帮几个受苦受难的姑姑姨姨,但也得在赚钱的基础上,不能因为怜悯就要亏钱,就要大方无度地赠予。
流浪的这些年,姜笙没有识文断字,不会琴棋书画,甚至连最基本的行礼方式都不懂。
但她知道礼义廉耻,也知道善心要适度,她见过吝啬的财主,也见过大方无度导致家财散尽的善人。
十里铺村的百姓更是身体力行地教给了她,善心应该在保证自己的基础上实施,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再说了,还得给哥哥们存钱娶媳妇呢。
姜笙嘀咕着,迈步离去。
因为幼时亏损太多,她的个头算不得高,还有点圆润,但在夕阳的映衬下,每跨出一步身影便高大一分。
当初那个在安水郡需要哥哥们保护,只贪图一顿饱饭的小姑娘,辗转到丰京,终于也能独当一面了。
“看来我们得更努力才行。”长宴回头,冲着温知允一笑,“走吧四哥。”
“好。”温知允抱着小药箱站起身。
这兄弟俩要么各忙各的,要么跟在姜笙屁股后头,鲜少单独碰头。
因为每每这个时候,都代表着有人可能要被小小算计一番。
牙行。
姜笙把自己的要求报出来:便宜,面积大,能够改造成作坊。
那就不能在丰京的核心地段,至少也得离国子监一个时辰地车程,才能足够便宜,还未必面积大。
“一个时辰,岂不是快出城了?”姜笙摇头,“太远。”
作坊通常要做活四到五个时辰,来回两个时辰,吃饭用去一个时辰,再忙碌点杂事,连睡四个时辰的觉都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