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可惜的是,那个能勇夺免费教育的孩子的并没有出现,考试成绩排在前面都是这些报了名的孩子,文绵绵倒是没觉得多遗憾,倒是盼着有天才出现的古先生有些失望。
文绵绵笑了笑,朝古先生道:“哪里有那么多的天才,同样是种地,你浇不浇水都要收获,不同的是收获了多少而已,看中子弟教育又有点实力的人家,哪家不是填鸭一般的灌,蠢材也能灌出三分本事来,您就别遗憾了。”
古先生侧首,“何为填鸭?”
文绵绵笑着解释了一下,解释说是自己无意中听来的,古先生觉得这个形容很好,只是多少有些遗憾。
古先生忽然开口,“这些时日老夫一直在想,圣人口中那个大同的世界到底要如何才能达到?”
文绵绵吐出一口气,看着那些满是激动的学生们,“我想应该是需要国力强盛到能让外敌不敢来犯,各行各业欣欣向荣。”
“归根结底,还是要钱吧?”
古先生觉得她这话有点儿意思,“说来听听。”
文绵绵转过身,“强盛的军队除了骁勇善战的将领,悍不畏死的将士,还需要充足的物资供应,训练越大吃的越多,衣裳损坏的越快,兵器耗损的也更严重,每个人的巅峰时期就是那么几年,轮换下来的将士能得到安置等等,这所有的一切,都需要钱。”
“老有所依,幼有所教,也需要钱,首先需要有很多学堂,这些学堂能免束脩或者收取极少的银钱,让适龄的孩子都必须接受教育,学明事理,学做人,这种投入短期之内是看不到回报的。”
“需要一代又一代人呕心沥血,一年又一年的付出,或许二三十年后能见到成效。”
“先生想想,这需要多么强盛的国力才能做到?”
说着她笑了一下,转身继续看着那些学生,“不少人觉得我眼里只有银钱,丝毫没有亲王妃的尊荣,她们甚至在暗中嘲讽我,百姓们对学院多少也有微词,他们觉得学院好,就想送了孩子来,可觉得学费太贵,觉得我以此谋大利。”
“可我能养得起那么多学生吗?别说我,眼下的朝廷也养不起,这么大的学院,这么多先生和后勤,哪一样不要钱,一年两年还好说,但一个孩子从启蒙到下场科考需要多少年?”
“我们只能先教育一部分的人,将眼前的这些学子教养成为出色的人,以后他们离开了这里就会成为对朝廷有用的人,哪怕他成为一个商户,只要他做大了,是不是就能让很多人跟着一起吃饱饭?”
“一个人的力量是小,十人、百人、千人呢?”
“所谓十年育树百年育人,我相信,以后从问心学院出去的人一定会有非常有出息的人,他们会成为朝臣大员,成为商户,成为匠人,成为正值的人,百川终将汇成大海,为东枢带来无限可能。”
这话说的,古先生都忍不住看向了她,这是哪个不着调的甩手掌柜能说出来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