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轻位卑之际,能得重臣亲口赞许,这是多大的恩德啊!
君不见魏武曹操在年轻时,被太尉桥玄断定为日后必将平定乱世之人,就让曹操记了一辈子。
每每经过桥玄墓地之时,总不免祭祀一番。
就连魏文曹丕都曾祭祀过。
而夏侯惠呢?
不念恩情也就罢了,竟还当朝以言悖之?
就算看法不错,你也可以闭口不谈,将表面的和睦维持住啊~
鲁莽竖夫!
每每想到这件事,王肃就忍不住怒其不争、好一阵火大。
不过,夏侯惠在这件事上,仍很辛运的逃过一劫。
就在他对满宠的御贼吴方略赞不绝口的时候,蒋济还未恼羞成怒之际,大将军曹真从驻地长安回来了。
且就此事上,十分坚定的站在了满宠那边,也让天子做出了决断。
嗯,曹真是回来计议伐蜀的。
将要伐蜀,对于魏国朝野而言,并不是什么新鲜事。
自天子曹叡继位以来,巴蜀在短短两年时间里,三次出兵犯境,还夺了武都、阴平二郡,这就促成了魏国上下皆汲汲求战之心。
想想就明白了。
对于曹叡而言,魏国独占天下七分,且曹丕在位期间并没有失疆域,若是面对巴蜀如此挑衅他都不伐之,国威何在?君威何存?
而对于庙堂可计议军国大事的重臣而言,则是出于对巴蜀认知颠覆的考量。
最初,蜀主刘备崩于永安,魏国庙堂皆以为巴蜀已然日薄西山,是时司徒华歆、司空王朗、尚书令陈群等人还各作书入蜀陈天命人事,劝说被刘备托孤的诸葛亮举国称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