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先生,你觉得沈安闹出这件事,是有意为之,还是凑巧?”皇甫胤安问道。
“殿下觉得这个重要吗?”荣泰云反问道。
“这……”皇甫胤安顿时一愣,沉吟片刻不明所以。
荣泰云也不卖关子,解释道:“殿下,目前朝廷的局势泾渭分明,陛下和殿下分割朝政。”
“陛下占据正统之位,料定殿下不敢轻易作出弑父夺位的事情,他现在唯一能依仗的便是手中六万天子御卫,以及沈安和江淮军。”
“也就是说,殿下和沈安本就是势同水火,所以他是故意还是凑巧,又有什么关系呢?”
“我明白殿下所担心的事情,无非就是沈安掌控的江淮军凭借新式武器实力雄厚,而殿下的新军还未形成规模,恐无力对抗,才暂时退让三分。”
“但敌对的基调在这里,无论沈安有意无意,咱们都必须有所表示,是继续示好,还是撕破脸直接干。”
他分析得十分精准,事实也确实如此。
听得屋内其他三人连连点头,一件复杂的事情,其实非常简单,就是一道选择题。
要么惩治黄承旭做给沈安看,要么力保黄承旭!
但这道选择题不好做!
黄迁一家是最早投靠过来的,如今黄承志、黄承栋都是东宫的重要人物,是皇甫胤安的心腹之一。
且因为黄承栋出身应天书院,皇甫胤安才和应天书院搭上了线,实现了强强联合。
若是对黄承旭下手,那必定会得罪黄迁一家,甚至黄家背后的应天书院。
这个后果是皇甫胤安承受不起的,一旦应天书院倒戈,那便会动摇他好不容易笼络到的那些寒门仕子出身的朝臣,这是他在朝堂上的政治根基。
要知道军权在握当然重要,可如果彻底失去文官的支持,那将是一件恐怖的事情,因为军事是建立在政治基础上的!
没有文官负责筹措粮草,打造军械,有再多的士兵也是无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