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宣城外
古道边上的树稀稀疏疏的长着,有能叫出名字的,有叫不出名字的,树叶犹如一片片狭长的扇子。天气阴阴沉沉,白云厚厚堆积,北风嘶吼着,在郊野上席卷整个田原。
远方传来的杂声渐渐变大,一条黑线逐渐清晰,原来是一支正在溃逃的军队。人数大约二三百人,士兵大多衣衫褴褛、神情慌张,边打边退。见有几人抬着一挺重机枪,定睛细看却发现机枪座的三脚架不见了,狼狈情形,可见一斑。
甚至有几个为了减轻负担,把枪支都给扔掉了。战后的惩罚已经被他们抛之脑后,或许活到战后已经成了他们的动力了,那便也顾不得许多,争先恐后地朝着城门挤去。
乱军之中却有一部分军人异于周围,他们哪怕是在逃跑中也隐约维持着阵容,慌而不乱,还有组织着回击追兵。一位戴眼镜的斯文男子,被众人簇拥于阵中,隐约可以察觉到此人为败军领袖。
附近一人望着越来越近的武宣城,激动地说道:“参谋长,马上就到城里了,有了城墙,可以暂时歇一口气,凭借着城墙也能稍微抵抗沈军了。”男子听后也大喜过望,让大家加速前进。
其后跟着一位身形雄壮、奔跑中气息如常、神色更是未见慌张的昂藏大汉,闻言却是未见欣喜,因为他深知跟在他们后面的敌军数量实在是太多了,小小的武宣城根本法成为他们御敌的凭仗,哪怕进入了城内,一场恶战也是免不了的,生死实在难料。
此人名为陈德良,或者说现在是陈德良准确一点,因为他的灵魂并不属于这个年代。来自于21世纪的他,毫准备之下来到了民国时期,并在李宗仁手下“炒排骨”——排长的戏称。已逾一年有余,因作战勇猛且颇有谋略,现在是“莲子羹”,定桂军的连长一员。
陈德良原身是桂林一地主老财的儿子,从小酷爱舞枪弄棒。陈父老来得子,视为掌中瑰宝,打小便对其百依百顺,陈德良喜欢练武,陈父就遍寻两广之良师授其武艺。打敖筋骨,苦练不辍,倒也习得一身好本领,寻常三五大汉根本近不了身。
随着陈德良逐渐成长,陈父也开始考虑他的前程了,虽然守着家业一辈子倒也能衣食忧,但时逢乱世,连溥仪都能丢了祖业,想要平平安安的过一辈子谈何容易。这年头,手里有枪才是硬道理,最好的出路也应该在沙场上。
此时的西南最权势煊赫莫过于陆荣廷了,土匪出身的他,官居两广巡阅使,晋授为陆军上将、耀武上将军,风头一时两。陈父认为陈德良的一身好武艺,在军营里才能发挥其最大的作用,何况时势造英雄,烽火不休,正是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的最好时机。
于是陈父托人花钱给陈德良在陆荣廷手下置办了个排长的官,希望他能以此为起点,让老陈家也出一个响当当的大人物,最起码能震慑宵小,不敢觊觎陈家的这点家产。
可世事难料,排长的位置还没坐热,两广战事便爆发了,孙中山陈炯明联手攻桂。广州财大气粗,桂军内部被分化收买,全面崩溃,陆荣廷在南宁通电下野。
陈德良所在部也随之遣散,跟随着散兵游荡。正好李宗仁在六万大山修整,李宗仁“李猛仔”的名头早已耳闻,打仗悍不畏死,陈德良就去投了李宗仁。
李宗仁自称广西自治军第二路总司令,是年秋,李宗仁进攻陆云高,陆云高盘踞广西东部,拥数县。才两个月不到,李宗仁就把陆云高打得丢盔卸甲。征战途中陈德良却不幸被流弹击中,躯体易主。
陈德良借养伤期间适应这个年代,唯一的安慰是这个身体哪怕是还未恢复也可以感觉到其体内的澎湃力量,和前世亚健康状态的身体相比是天壤之别。
所幸陈德良本就是随遇而安的性格,既然法改变那就坦然接受命运,虽然现在能开挂知道后面历史的发展,但是战争可不是开玩笑的,陈德良自认不是军事天才,也没有称霸天下的雄心,他只想好死不如赖活着,顺便见识一下这个时代的民国。
现在有个大腿可以抱着,陈德良可不想为难自己,就像是已经知道了腾讯后来的辉煌,你有机会在腾讯草创之际加入,除了本来就是雄心壮志不甘居于人下的豪杰,大部分普通人都不会拒绝吧。
跟着李宗仁混起码在解放前都难舒舒服服,毕竟李宗仁最后可是干到了代总统,巅峰时候新桂系拥兵四十余万,甚至抗战期间直接指挥过百万级别的战役,大树底下好乘凉,所以陈德良就打定主意,跟着新桂系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