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操作却有一个问题——换招牌太贵,刘春花出不起这个钱。
从“廖家肉夹馍”改为“春花小吃店”要改的足足有五个字,换个新招牌可不少出钱,店里歇业好几天,一直没收入,刘春花哪里肯在招牌上出钱,还是廖勇想出了个昏招。
廖勇直接把“廖”字遮盖起来,用毛笔写了个“舒”字贴上去。
刘春花拿捏不准,“这不行吧?对面是舒家,咱家也叫舒家,卖的东西又一样,会不会被人举报。”
“举报?凭啥举报?全世界就他一家姓舒?你可别忘了,我姐夫也姓舒,凭啥我们家就不能叫这个名字?”
廖勇的歪理让刘春花动摇了,是啊,凭啥舒家能叫这个名字,他家就不能?全世界就他一个人姓舒?舒建党跟舒爱国是兄弟,正儿八经的舒家人,他们家叫这个名字,可厚非。
隔日楚榆发现对面的小动静后,简直被气笑了。
邓芳萍气得把毛巾一扔,“龟孙子!老娘跟她拼了!这他妈恶心谁呢!”
邓芳萍从不在小辈面前爆粗口,实在是过于生气,学她家卖肉夹馍,找人来放蟑螂,现在连名字都想偷去,这也忒不要脸了!
舒爱国和舒蕙也黑着脸。
常来的食客也骂廖家不要脸,店里骂声一片,都给邓芳萍和舒蕙打气,劝她们别跟这种人一般见识。
可舒蕙和邓芳萍能不生气吗?
别人坏自己生意,或许还能忍,亲兄弟亲妯娌没脸没皮,这是能忍住的?
老客不可能走,从乡下乡镇上来赶集,听说舒家肉夹馍的名气,想来尝尝鲜的顾客,见对面招牌上就是“舒家肉夹馍”店,便很容易被绕晕,糊里糊涂进了那肉夹馍店。
这也正常,这年头不识字的人多,老乡们哪里能分得清正牌和赝品的区别?
刘春花手艺一般,肉夹馍不如舒家火爆,她想的不是如何改进口味,而是增加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