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期,外地有一些大工程,需要非常多的劳动力去干活。
而在当地,却又无法筹集到那么多义务工,毕竟,维持生产队里的基本运转,还是需要优先保证的。
所以,在这种背景下,就有不少的地下包工队应运而生。
有一些比较偏远、贫瘠的生产队里,会有社员和生产队打好招呼,每天向集体上交3至5角钱,一个月按照26天的出工总数结算。
这样的话,生产队就会给他们开具出行证明。
表面上打着以“集体组织社员们出去,帮助工程建设”的名义,实则是社员们的个人行为。
而生产队里,则只管收取“管理费”。
像这种出去挖野菜的人,都是等到他们回到生产队里了,再和。队里面的会计结算清楚。
而生产队倒也不怕他们赖账。
要知道,生产队掌握着社员们在定额粮食、宅基地分配、上学名额、招工指标...等等。
要是挖野斋的人,胆敢不把账目和生产队结清的话。
大队里面,有的是办法把钱给收上来。
这其实也是一种双赢的局面,很多生产队,甚至还鼓励社员们出去赚钱哩。
周老大今年才15岁,虽然说他个头长得粗粗壮壮的,但还是毕竟还是一个半大小子。
现在他竟然也要学着罗旋一样,顶门立户、分家单过了。
不用想,周老大身上的压力之大,便可想而知。
所以,周老大想来想去,还是决定富贵险中求,出去当一个“斋二哥”。
挖野斋很累,也很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