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正柱继位十余年的时间,先后平定了四藩、准噶尔蒙古、西蕃土司、辽东的叛乱。大洛正式走向发展、繁荣的道路!
明朝末年,民间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现象,商品经济繁荣的开始了!
大洛建立后,并没有限制这种趋势的发展,而是加以引导。如何引导呢?
首先,大洛沿用了明朝一系列政策,限制商人的地位。即便你是全国首富,在地位上,还是不如农民!士农工商,这个顺序,没有变!
其次,大洛朝规定,农忙时节,所有的机户必须停机。民以食为天,是每个朝代的坚守的底线,不容挑战!
第三,不允许商人购买土地、兼并土地。商人可以买卖珠宝、丝绸、瓷器、金银,可以出海贸易,就是不许染指土地。
苏州、杭州作为当时最大的丝织中心,成立了数以万计的小型作坊。此时的作坊不再是家庭手工作坊,而是独立的手工业作坊。
有何区别呢?家庭手工作坊,产能较小,只能贴补家用,赚不了什么大钱!独立的手工业作坊,已是规模化,专业化的作坊了!
地主兼职商人,出钱,出机器,雇佣工人干活。工人呢,出卖自己的力气,换取报酬!
在江南,一些精明的地主商人,为了赚取更多的利润,直接改稻为桑。
在山西,商人们赚取的利润不再用于购置土地,而是投入到绸缎、瓷器、茶叶、香料等行业。
而一些不适合种植桑树的地方,改种其他作物,例如河南河南改种蓝靛、安徽改种茜草。
这两种作物呢,都是染料,为染布业服务的!所以,由丝绸业又衍生出一个染布业,带动了更多农民就业!
整个大洛王朝,商业极度繁荣,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朝代。正因为如此,大洛军队才能配备众多先进的火器!
朝廷降低了农业税的征收,提高商业税的份额!一来可以让更多农民吃饱饭,二来可以压制商业过度繁荣!为何呢?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