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
夜不收探马回报,清军拔营靠近十里,安营扎寨,从后方运送木材制造云梯、牛皮撞车等攻城器械,但目前没有准备出战的迹象。
第二日,第三日,也是同样按兵不动,只在做攻城准备,没有实际的攻城举动。
崇祯感觉略有些奇怪。
清军首战遭受大挫败,但兵力仍远多于明军。
综合实力也比临时拼凑的明军,强出一大截。
这时候,趁着朕在山海关立足未稳,清军带着给豪格复仇雪耻的心态,大举攻城,是个不错时机。
难道,多尔衮是在筹备谋划什么?
崇祯只叫夜不收继续远远监视。
山海关正好也需要时间安顿整合。
他清楚,这是暴风雨来临前的宁静。
一场决定性大战,正在酝酿,即将爆发。
……
时间推移到三天前。
在山海关几百里外的茫茫大海上。
“旗语!我们要靠近,找朝鲜水师的统帅,会面谈话。”
郑芝龙发出指令。
旗舰上的旗号手,依言挥动手中小旗,发出旗语。
这个年代海中船舰,皆通用旗语交流。
两支舰队在不断靠近中。
过了一会儿。
“郑帅,朝鲜水师统帅,拒绝会面谈话,叫我们避让。”
郑芝龙猜到是这个反应,又道:
“旗语!有大事相谈,并有重礼相赠。”
收到这个棋语。
朝鲜水师统帅有些犹豫。
“大事,重礼?”
他们判断郑家为了口岸生意利益,不敢对他们下手。
而郑家这些年,几乎垄断多种货物买卖,又大肆收取保护费,绝对是一方富豪。
郑家为了生意,对朝方官员,也一向慷慨,到处撒银子。
作为家主的郑芝龙,现在说要送重礼,那就不是价值几百几千两银子了。
“莫非,郑芝龙想笼络本帅?”
“有可能,金帅掌管我朝水务,我朝港口采取配额供给,郑家,以及荷兰人,葡萄牙人等泰西诸国商人,各有定额,郑芝龙想与金帅交好,可能是想请金帅帮忙,扩大郑家的货物定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