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煦泽接过名册仔细比对着李儒的签名。
籍阅斋是专为官家子弟设置用于备考官职的场所。每月官家需缴纳足额银倆,籍阅斋负责督促各家子弟的学习进度,每半月官家可派人前来询问自家孩儿的具体情况。如若另行缴纳高额银俩,籍阅阁还会提供一对一夫子的教学课程。
“这李儒每日的字迹倒不尽相同。不过这籍阅斋还真是收了银俩也没办好事啊。”雅乐看着这名册前几月的百余签名频频摇头,想来这季掌柜也是赚的盆满钵满的。
李儒虽每日画卯,但这”李儒“的字迹却并非出自一人之手。
“我先去李府一趟,这名册我日后再送还。”骆煦泽见事情发展确如他们所料,李家的侍从确实隐瞒了李儒当日的去向。
而接下来,就要看李旻平怎么为自己惨死的独子追究真正的凶手了。
“云庭,今日这菜肴酸甜可口恰到好处,颇有东莱风味。日后你开的酒楼所定菜肴,必能吸引各方人士慕名而来。”
雅乐见自己弟弟心满意足那样,不禁感叹缘分二字实属难测。
双亲因病离世之后,他们姐弟便跟着祖母一块生活。叔叔常年出入赌坊最终输掉所有家产,祖母闻此消息含泪离世,后叔叔在深夜放火烧了全家,而在外堂为祖母守孝的姐弟逃过一劫。
自此十四岁的吴雅乐带着十一岁的吴云庭,靠着母亲去世前给的一些首饰存活于桂南乡邨。
与此同时,十四岁的厉笙菱披麻戴孝送走了厉家八十余口人。接回了大哥厉景珲的尸体,照顾着患病的二哥厉文枫和母亲王歆芷。
这世间万物虽大为不同,但各处的苦难却是相通的。
幸好,十六岁的厉笙菱遇到了十六岁的雅乐。
关于厉笙菱的故事,她是来京之后从这书铺各张嘴里听说个大概。
为了逃避吴家那场大火,她同云庭放弃了吴姓。而厉笙菱不行,这京城的每一处似乎都飘荡着厉家的鲜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