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结婚的进程因为梁小花而提前了,但是两个新人还是很高兴,反正他们本来就是要结婚的,早点晚点的事儿。
而且俩人都已经23岁了,到现在还没看到回城的指望,结婚也好,他们也算有一个自己的家了。
收地瓜的工作只持续了十来天。全村齐上阵,进程很快。
等到把地瓜干都捡起来收进仓库,村里有一些小孩子,还有少数或家庭困难或特别会过日子的人,会背着篓子,拿着耙子,到地里去寻找残留的小地瓜或者没捡干净的地瓜干。
这就跟麦收以后拾麦穗是一个道理。
时间进入十一月,也进入了农闲期。
耿栋找到大队长,向他申请在知青院建个屋子。
“我们已经结婚了,再住原来的房间不合适。”
大队长跟他说:“建房子倒是没问题,但是,这个建房子的钱,大队不能给你们出。要是你们没地方住,大队有义务加盖一间,但现在是有地方住,只是你们想换换。你明白吧?”
这个其实不难理解,这就是保障性住房和改善性住房的问题。生产队有义务提供保障性住房,但没有义务帮你改善。
“我明白。大队长。盖房子买材料的钱我们出,就是得让您帮着组织点人手。”
“这个你放心,队里一直有做好的土坯,建房子很快的。”
大队长是个实在人,耿栋跟他说过的第二天,他就来知青院勘察,估算了一下盖房子需要的土坯数量,给出了一个大概的预算,耿栋和郑学敏确认过以后,他就回去组织人手了。
十里梁的冬天真的挺清闲的,除了偶尔响应大队和公社号召去挖个水渠,基本上没啥事儿干。
老爷们儿没事儿就在南墙根儿晒太阳、侃大山、吹牛。
谁家今年收入多,谁家连饭都吃不饱,谁敢在家里打媳妇儿,谁半夜去寡妇家里串门……
妇女同志们没事儿就串门聊些家长里短,扯闲篇儿。
谁家相亲闹了笑话,谁家的小伙子娶媳妇困难,谁家的姑娘和人钻了柴火垛,谁家的老婆婆和儿媳妇吵了架,谁家孩子在外面说他爹妈半夜打架,谁家老娘们儿骂人骂出了新花样……